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农杆菌转化体系优化及抗黄矮病新种质创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词(Abbreviations)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小麦抗黄矮病研究现状第10-13页
     ·概述第10页
     ·大麦黄矮病毒传播特性、分类及结构组成第10-11页
     ·RNA干扰介导的病毒抗性第11-12页
     ·基于大麦黄矮病毒的抗黄矮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2-13页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第13-23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理第14页
     ·影响小麦农杆菌转化的因素第14-21页
     ·小麦农杆菌转化研究进展第21页
     ·小麦幼胚农杆菌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23页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小麦农杆菌转化体系优化第25-40页
   ·前言第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材料第25-26页
     ·方法第26-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潮霉素浓度筛选第31-32页
     ·甘露醇和L-半胱氨酸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的影响第32-33页
     ·甘露醇和L-半胱氨酸对胚性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第33-34页
     ·甘露醇和L-半胱氨酸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第34-35页
     ·甘露醇和L-半胱氨酸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5-36页
     ·潮霉素抗性检测结果第36页
     ·PCR鉴定结果第36-37页
   ·讨论第37-40页
     ·甘露醇预处理及L-半胱氨酸添加对小麦转化的影响第37-38页
     ·潮霉素筛选体系第38-40页
第三章 小麦抗黄矮病新种质创制第40-45页
   ·前言第40页
   ·材料方法第40-42页
     ·材料第40页
     ·方法第40-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3页
     ·小麦抗黄矮病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2-43页
     ·抗性再生植株PCR鉴定第43页
   ·讨论第43-4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附录1第55-56页
附录2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类茶学及相关专业建设调查
下一篇:一个新的玉米花序分生组织发育突变体的形态鉴定和基因初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