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附图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关于逆向选择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及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逆向选择理论及其在公共池塘资源开发领域中的适用性 | 第20-25页 |
·逆向选择的内涵、成因及其结果 | 第20-22页 |
·逆向选择的内涵 | 第20页 |
·信息不对称及其普遍性是逆向选择的前提条件 | 第20-21页 |
·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效应 | 第21-22页 |
·逆向选择理论在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22-24页 |
·逆向选择理论的广泛应用 | 第22页 |
·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信息不对称的必然性 | 第22-24页 |
·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逆向选择效应 | 第24-25页 |
第3章 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逆向选择的表现及危害——以杭州梅家坞乡村旅游为例 | 第25-32页 |
·乡村旅游资源的公共池塘资源属性分析 | 第25-26页 |
·杭州梅家坞村旅游开发中逆向选择的表现 | 第26-30页 |
·逆向选择条件预备的起步阶段 | 第26-27页 |
·逆向选择初露端倪的初始阶段 | 第27-28页 |
·逆向选择全面显现的变异阶段 | 第28-29页 |
·逆向选择有所缓和的缓慢恢复阶段 | 第29-30页 |
·梅家坞乡村旅游中逆向选择的危害 | 第30-32页 |
·从优劣竞争走向劣劣竞争 | 第30页 |
·公地悲剧的发生 | 第30-32页 |
第4章 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逆向选择的成因分析 | 第32-38页 |
·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信息的不对称 | 第32-34页 |
·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 第32-33页 |
·经营者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 | 第33页 |
·消费者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 | 第33-34页 |
·公共池塘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失灵 | 第34-38页 |
·委托—代理的悖论 | 第34-35页 |
·私人产权与公有产权冲突 | 第35-38页 |
第5章 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规避逆向选择的对策建议 | 第38-49页 |
·研究发现 | 第38-39页 |
·完善建议 | 第39-49页 |
·畅通信息传递渠道 | 第39-42页 |
·创新产权制度安排 | 第42-45页 |
·参与式的多中心治理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