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对国内外研究综合的述评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创新点及存在不足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沙坪坝区西部新城 | 第15-17页 |
·现代服务业 | 第17页 |
·生产性服务业 | 第17-18页 |
·新兴服务业 | 第18页 |
·科技服务业 | 第18页 |
·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 第18-20页 |
·高技术性 | 第18页 |
·高素质性 | 第18-19页 |
·知识密集性 | 第19页 |
·集群性 | 第19页 |
·高增值性 | 第19页 |
·新兴性 | 第19-20页 |
·理论借鉴 | 第20-22页 |
·基于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理论 | 第20页 |
·资源禀赋理论 | 第20页 |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 第20-22页 |
3 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定位的需要 | 第22页 |
·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沙坪坝区经济转型的需要 | 第22-23页 |
·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园区配套发展的需要 | 第23页 |
·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群众现实生活的需要 | 第23-25页 |
4 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 SWOT 分析 | 第25-31页 |
·优势分析(S) | 第25-27页 |
·政策叠加效应优势 | 第25页 |
·区位交通优势 | 第25-26页 |
·产业集聚整合优势 | 第26页 |
·物流通关优势 | 第26-27页 |
·政府重视优势 | 第27页 |
·后发优势 | 第27页 |
·劣势分析(W) | 第27-29页 |
·基础薄弱劣势 | 第27-28页 |
·城市建设管理劣势 | 第28页 |
·外部交通受限劣势 | 第28-29页 |
·机遇分析(O) | 第29-30页 |
·二环发展机遇 | 第29页 |
·经济结构调整机遇 | 第29页 |
·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机遇 | 第29-30页 |
·挑战分析(T) | 第30页 |
·两江新区挑战 | 第30页 |
·东部主城挑战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5 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 | 第31-38页 |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 第31-34页 |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 | 第31-32页 |
·大力发展物流服务 | 第32-33页 |
·差异化、特色化推进金融服务 | 第33-34页 |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 第34-36页 |
·强力推进特色商务服务业发展,建设西部重要的特色商务服务集聚示范区 | 第34-35页 |
·集聚医疗资源,建设西部医疗健康服务高地 | 第35页 |
·培育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 第35页 |
·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教育服务高地 | 第35-36页 |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休闲乐园 | 第36页 |
·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 第36-38页 |
·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 第36-37页 |
·发展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 | 第37页 |
·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 第37页 |
·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水平 | 第37-38页 |
6 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 第38-43页 |
·组织机构推动 | 第38-39页 |
·建立“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 | 第38页 |
·成立常设办事机构 | 第38-39页 |
·统一思想认识 | 第39页 |
·加强政策扶持 | 第39-41页 |
·实施税费优惠 | 第39-40页 |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 第40页 |
·优先安排土地供应 | 第40页 |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 第40-41页 |
·“产学研”机制保障 | 第41-42页 |
·建立现代服务业创新资源载体共享机制 | 第41页 |
·支持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发展,提高共性技术创新能力 | 第41页 |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提升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 | 第41页 |
·完善园区创新体系,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支撑能力 | 第41-42页 |
·完善发展环境 | 第42-43页 |
·建立符合西部新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及指标考核体系 | 第42页 |
·健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政策 | 第42页 |
·深化开放交流,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合作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