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37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18页 |
二、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8-2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四、 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30-34页 |
五、 概念释义与章节内容提要 | 第34-37页 |
第一章 越南与区域内大国互动关系 | 第37-78页 |
第一节 越南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对外战略 | 第37-40页 |
一、 越南的地缘战略地位 | 第37-38页 |
二、 越南在亚太及东盟地区的作用 | 第38-39页 |
三、 越南地缘优势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国际格局变迁下之越南对外政策转型 | 第40-48页 |
一、 冷战后越南对外政策的变迁 | 第41-46页 |
二、 越南对外政策执行的主要绩效 | 第46-47页 |
三、 越共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大国平衡战略:从东盟到越南 | 第48-55页 |
一、 大国平衡战略及其在东盟的源起 | 第48-51页 |
二、 大国平衡战略在越南的源起与实践 | 第51-53页 |
三、 两刀论下的理性选择:“龙”与“鹰”的平衡 | 第53-55页 |
第四节 越南与区域内主要大国互动关系 | 第55-77页 |
一、 越南与东进的印度:海上邻国? | 第56-62页 |
二、 越南-日本之交:鱼水情深? | 第62-67页 |
三、 越南-俄罗斯:旧梦难园 | 第67-77页 |
本章结语 | 第77-78页 |
第二章 新时期中越互动关系:从正常化到全面战略伙伴 | 第78-100页 |
第一节 共有利益驱使下的中越全方位合作 | 第78-90页 |
一、 中越互动模式的变迁过程 | 第78-79页 |
二、 新时期中越全面合作:原则、机制与收益 | 第79-90页 |
第二节 中越合作中的利益竞争:基于多维变量的分析 | 第90-99页 |
一、 领土主权争端:影响双边合作最大的结构性矛盾 | 第90-91页 |
二、 历史情结与未来不确定性产生的信任缺失 | 第91-92页 |
三、 国内政治发展对双边合作的进程的影响 | 第92-95页 |
四、 双边经贸互动中的贸易失衡 | 第95-98页 |
五、 台湾:渐行渐远的变量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三章 从斗争到合作:越美互动模式变迁 | 第100-124页 |
第一节 美越互动模式变迁之:从夙敌到战略伙伴 | 第100-103页 |
一、 越美互动的起源 | 第100-101页 |
二、 冷战时期的越美关系:对立贯穿始终 | 第101-102页 |
三、 后冷战时期越美双边互动:从破冰、接触到建交 | 第102-103页 |
第二节 超越国家关系建构:美越朝向战略伙伴 | 第103-111页 |
一、 铸剑为犁:认知转换下的越美双边经贸高潮 | 第103-105页 |
二、 从建设性伙伴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转变 | 第105-106页 |
三、权力平衡下越美军事与安全合作 | 第106-111页 |
第三节 金兰湾:天然良港 花落谁家? | 第111-115页 |
一、金兰湾与 “越美同盟”? | 第112-113页 |
二、 越南对越美同盟猜测及金兰湾去向的回应 | 第113-115页 |
第四节 历史纠葛与现实羁绊:影响美越关系变量分析 | 第115-122页 |
一、 美越行动的根源:利益趋同还是相互倚重? | 第115-117页 |
二、 结构性矛盾对越美关系的羁绊 | 第117-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四章 中美越三边博弈与互动-以南海争端为视角 | 第124-155页 |
第一节 海洋划界与中越南海争端迭起 | 第124-130页 |
一、 海洋划界与中越南海主权争端尖锐化 | 第124-127页 |
二、 中越美三边互动,南海回归和平解决轨道 | 第127-130页 |
第二节 越南对华博弈战略:内外兼修 | 第130-140页 |
一、 越南南海争夺的国内战略 | 第130-134页 |
二、 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博弈的外交战略 | 第134-138页 |
三、 越南南海博弈:三个关键词 | 第138-139页 |
四、 越南认可的南海争端解决的规范 | 第139-140页 |
第三节 中国的政策底线与策略 | 第140-146页 |
一、中国对于南海问题的政策底线 | 第140-141页 |
二、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策略 | 第141-144页 |
三、中越两种博弈模式的困境 | 第144-146页 |
第四节 美国对南海的介入及利益诉求 | 第146-154页 |
一、 从置身事外到高调介入 | 第146-147页 |
二、 美对中越南海争端策略 | 第147-149页 |
三、 美国的利益界定与诉求 | 第149-151页 |
四、 中美越三边:能否超越刺激反应的恶性竞争? | 第151-154页 |
本章小节 | 第154-155页 |
第五章 中、美、越三边互动关系:缺失与建构 | 第155-195页 |
第一节 中、美、越三边权力结构非对称政治学 | 第155-165页 |
一、 中美越三边非对称的政治学 | 第155-160页 |
二、 中美在越南的影响力初步比较 | 第160-165页 |
第二节 权力博弈与中、美、越三边良性互动关系缺失 | 第165-178页 |
一、 美越对中国战略互信的缺失及其区域联合显性化 | 第165-170页 |
二、 中越战略互信缺失越南防范中国 | 第170-172页 |
三、 越美区域战略上的联合制华 | 第172-173页 |
四、 中越意识形态共性及其对美国“和平演变”政策的疑惧 | 第173-175页 |
五、 中美两个大国对越南作用忽视的可能性 | 第175-176页 |
六、 “零和”博弈思维的危害性 | 第176-178页 |
第三节 利益冲折与中、美、越良性互动关系建构 | 第178-193页 |
一、 良性互动要求中、美、越三方以合作求共赢 | 第178-187页 |
二、 建立互信措施是良性互动的前提 | 第187-189页 |
三、 互动规范、机制构建是良性互动保证 | 第189-190页 |
四、 建立互信加强区域合作是互动建构的必经之路 | 第190-193页 |
本章结语 | 第193-195页 |
结论 | 第195-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12-213页 |
鸣谢 | 第213-214页 |
后记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