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城市发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图表目录第12-16页
1 绪论第16-34页
   ·研究缘起第16-21页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16-17页
     ·旅游城市的开发模式单一,城市特色不足第17-18页
     ·旅游业在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城乡差距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第18-21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21-27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21-25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25-27页
     ·小结第2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研究目的第27-28页
     ·研究意义第28-29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9-30页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研究方法第30页
   ·研究框架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2 城乡统筹与旅游城市发展的基础研究第34-48页
   ·概念解释与研究范围限定第34-37页
     ·城乡统筹第34页
     ·旅游城市第34-36页
     ·城市发展第36-37页
   ·旅游城市发展和城乡统筹的相互促进第37-38页
     ·城乡统筹对旅游城市发展的促进第37-38页
     ·旅游城市发展对城乡统筹的促进第38页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城市发展的内涵第38-40页
     ·城乡统筹的内涵第39-40页
     ·旅游城市发展的内涵第40页
   ·理论基础第40-46页
     ·城乡统筹相关理论第40-43页
     ·旅游学相关理论第43-45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3 旅游城市发展的一般性研究第48-66页
   ·旅游和城市的关系分析第48-51页
     ·旅游系统构成和旅游六要素第48-50页
     ·城市系统构成第50页
     ·旅游与城市的关系第50-51页
   ·旅游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第51-58页
     ·旅游城市化第52-53页
     ·旅游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第53-55页
     ·旅游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第55-57页
     ·旅游发展对城市社会的影响第57页
     ·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57-58页
   ·旅游城市的发展的系统分析第58-61页
     ·旅游城市的系统特征第58-59页
     ·旅游城市的系统结构第59页
     ·旅游城市动力系统构成第59-60页
     ·旅游城市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第60-61页
   ·旅游城市发展的主导动力因素选择第61-64页
     ·旅游城市类型和主导动力因素选择第61-63页
     ·旅游城市发展阶段和主导动力因素选择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城市发展特殊性研究第66-80页
   ·旅游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性第66-67页
     ·旅游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第66页
     ·解决旅游城市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第66-67页
     ·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第67页
   ·城乡统筹的发展动力机制第67-70页
     ·二元结构理论的城乡关系互动机制及其修正第67-68页
     ·城乡统筹发展动力机制第68-70页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第70-73页
     ·旅游城市发展的市场需求第70-71页
     ·旅游城市发展的资源需求第71页
     ·旅游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第71-72页
     ·旅游产业扩散的需求第72页
     ·城市居民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第72页
     ·增强旅游城市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需求第72-73页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城市发展目标第73-76页
     ·生态型旅游城市第73-74页
     ·可持续发展型旅游城市第74-76页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城市发展模式第76-79页
     ·“市民+旅游者+农民”的发展模式第76-77页
     ·以城带乡,城乡旅游空间一体化模式第77页
     ·近郊培育环城游憩带模式第77-78页
     ·远郊培育旅游城镇模式第78页
     ·产业多元化发展和促进城乡居民就业模式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5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城市发展的规划应对第80-114页
   ·以旅游发展城市、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战略第80-84页
     ·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第80-82页
     ·著名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对比与总结第82-84页
     ·以旅游发展城市战略第84页
     ·以城市带动乡村战略第84页
   ·旅游产业带动城乡产业全面发展第84-88页
     ·注重区域旅游业协作第84-85页
     ·产业结构——旅游为主导,产业多元化协调发展第85-86页
     ·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城乡旅游产业集聚体系第86-87页
     ·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与旅游产业融合第87-88页
   ·城乡空间管制保障旅游空间合理拓展第88-94页
     ·制定城乡空间管制的目的第88-90页
     ·空间管制方法改进第90-91页
     ·空间资源区划第91-93页
     ·城乡旅游空间利用区划第93-94页
   ·构建城乡统筹的市域旅游空间体系第94-99页
     ·城乡一体化的旅游空间体系第94-95页
     ·旅游城市内部发展游憩商业区第95-96页
     ·旅游城市近郊区发展环城游憩带第96-99页
   ·交通先行,进入性和景观性同时提升第99-101页
     ·疏通旅游通道,规划便捷的网络交通系统第100页
     ·提高交通景观质量,凸显慢行交通特色第100-101页
     ·适当超前规划交通设施,满足旅游长期发展的需要第101页
   ·城市人口中增加旅游性人口第101-105页
     ·城市人口由常住人口和旅游性人口构成第101-103页
     ·旅游性人口的确定第103-105页
   ·适应旅游发展的旅游城市用地规划第105-112页
     ·旅游城市用地拓展方向选择第105-107页
     ·适应旅游发展的城市用地分类调整第107-109页
     ·用地规模拓展和用地结构第109-112页
     ·加强乡村土地流转,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第112页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第112-113页
     ·满足旅游城市中旅游性人口的需求第112-113页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第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6 实证研究——以旅游城市陇县为例第114-130页
   ·陇县概况介绍第114-116页
   ·陇县现状城市建设阻碍旅游发展第116-119页
     ·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第116-117页
     ·旅游接待设施水平不高第117-118页
     ·城市景观风貌质量较差第118页
     ·城区与旅游区之间交通不便第118-119页
   ·陇县旅游城市类型和发展阶段判断第119页
   ·大力发展旅游,促进陇县城乡产业融合的发展策略第119页
     ·整合旅游产业,创建关中城市群的后花园第119页
     ·加强区域旅游产业分工协作,成为陕西省重要旅游节点城市第119页
     ·结合旅游景区开发和乡村旅游,带动城市化,促进乡村发展第119页
   ·制定陇县旅游空间利用区划引导旅游空间合理扩散第119-122页
     ·制定空间管制保护生态和旅游资源第119-121页
     ·陇县旅游空间利用区划第121-122页
   ·促进陇县旅游发展的用地布局模式第122-125页
     ·城乡用地沿旅游发展轴线拓展第122-123页
     ·组团式布局,保护旅游发展环境第123-125页
     ·陇县集中布置旅游发展用地,形成旅游发展极核第125页
   ·提升陇县旅游景观品质第125-126页
     ·完善绿地系统,提升陇县自然景观品质第125-126页
     ·控制城市风貌,打造陇县城市特色第126页
   ·增强陇县旅游区域合作和旅游空间合理布局第126-128页
     ·市域旅游系统整合进区域旅游干线第126-128页
     ·增加城市旅游规划,促进陇县旅游空间合理布局第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0-132页
   ·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第130-131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8页
附录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商务智能的公交企业运营绩效评价
下一篇: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以重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