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硬粒小麦脂肪酸氧化酶基因型鉴定 | 第10-3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面粉色泽的影响因素 | 第10-14页 |
·非遗传因素对面粉及其制品色泽的影响 | 第10-12页 |
·遗传因素对面粉色泽的影响 | 第12-14页 |
·小麦面粉色泽的改良 | 第14页 |
·小麦脂肪酸氧化酶 | 第14-16页 |
·脂肪酸氧化酶的分子结构 | 第15页 |
·脂肪酸氧化酶的分布 | 第15-16页 |
·脂肪酸氧化酶的命名和分类 | 第16页 |
·脂肪酸氧化酶功能特征 | 第16页 |
·脂肪酸氧化酶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大麦中脂肪酸氧化酶研究进展 | 第17页 |
·普通小麦中脂肪酸氧化酶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硬粒小麦中脂肪酸氧化酶研究进展 | 第18页 |
·puroindoline b-2 变异 | 第18-20页 |
·Puroindoline b-2v 基因的发现 | 第18-19页 |
·Puroindoline b-2v 基因特征及其功能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引言 | 第21-22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2-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DNA 提取 | 第24页 |
·PCR 扩增 | 第24-26页 |
·克隆测序 | 第26-28页 |
·PCR 产物胶回收 | 第2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6-27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27页 |
·质粒提取及酶切检测 | 第27-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脂肪酸氧化酶活性表型分布 | 第28-29页 |
·Lpx-B1.1 位点基因型鉴定 | 第29-31页 |
·Lpx-B1.2 和 Lpx-B1.3 位点基因型鉴定 | 第31-33页 |
·不同国家和地区硬粒小麦种质资源中 Lpx-B1 等位基因分布 | 第33页 |
·不同国家和地区硬粒小麦 Lpx-B1 位点基因型组合分布 | 第33-34页 |
·Lpx-B1 位点变异对脂肪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硬粒小麦品种中 Lpx-B1 基因的 LOX 活性分布 | 第34-35页 |
·硬粒小麦品种中不同基因型组合对 LOX 活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小麦及其近缘物种 puroindoline b-2 基因分子特征 | 第39-48页 |
1. 引言 | 第39-4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及 PCR 扩增 | 第41页 |
·二倍体小麦中 puroindoline b-2 变异的克隆和测序 | 第41-42页 |
·聚类分析 | 第42页 |
3. 结果 | 第42-46页 |
·乌拉尔图小麦(T. urartu)中 puroindoline b2-A1 变异的克隆 | 第42页 |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 Speltoides)中 puroindoline b2-S1 基因的克隆 | 第42-43页 |
·粗山羊草(Ae. Tauschii)中 puroindoline b2-D1 基因的克隆 | 第43页 |
·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中 puroindoline b-2 基因的等位变异 | 第43页 |
·已知 puroindoline b-2 基因及其不同等位变异间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 第43-45页 |
·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ABSTRACT | 第57-60页 |
附表 | 第60-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