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9页 |
·水资源分布及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饮用水水质标准 | 第11页 |
·微污染源水中氮的存在形式、来源及危害 | 第11-12页 |
·脱氮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生物脱氮法 | 第12-19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9-28页 |
·空气吹脱法 | 第28页 |
·折点氯化法 | 第28页 |
·小节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课题的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意义 | 第29-32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与离子交换组合工艺脱氮研究 | 第32-63页 |
·前言 | 第32页 |
·固定化包埋硝化菌脱氮性能研究 | 第32-45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2-35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5-44页 |
·小节 | 第44-45页 |
·离子交换树脂去除硝酸氮实验研究 | 第45-60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5-47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7-59页 |
·小节 | 第59-60页 |
·固定化技术与离子交换组合工艺的工程设计及实用性研究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天然沸石的微型吸附柱多段并列式脱氮研究 | 第63-106页 |
·前言 | 第63页 |
·天然沸石的结构、性能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 第63-69页 |
·沸石的形成与资源分布 | 第63-64页 |
·沸石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 第64-65页 |
·沸石的物理化学性能 | 第65-68页 |
·沸石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 第68-69页 |
·实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沸石原料 | 第69-70页 |
·模拟氨氮配水 | 第70页 |
·分析方法 | 第70页 |
·沸石的脱氮基础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70-89页 |
·沸石脱氮性能初试研究 | 第70-71页 |
·沸石种类及粒径对氨氮等温交换的影响 | 第71-73页 |
·前处理对沸石结构和氨氮交换容量的影响 | 第73-76页 |
·初始氨氮浓度对沸石氨氮静态交换容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初始氨氮浓度及接触时间对沸石氨氮等温交换的影响 | 第77-79页 |
·静态条件、流动态条件以及流速对沸石氨氮交换容量的影响 | 第79-81页 |
·温度对沸石氨氮交换容量的影响 | 第81-82页 |
·沸石对氨氮的交换吸附等温线及共存阳离子(K~+,Na~+,Ca~(2+),Mg~(2+))影响 | 第82-86页 |
·沸石动态吸附氨氮的动力学研究 | 第86-87页 |
·沸石的NaCl 再生性能研究 | 第87-88页 |
·小节 | 第88-89页 |
·沸石的微型吸附柱多段并列式脱氮及再生研究 | 第89-103页 |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90页 |
·新沸石脱氮性能研究 | 第90-93页 |
·沸石的初次再生研究 | 第93-94页 |
·再生后沸石多段并列式微型流动柱内脱氮性能研究 | 第94-96页 |
·沸石的二次再生研究 | 第96-98页 |
·沸石的多段并列式微型吸附柱内脱氮工艺特点 | 第98-100页 |
·再生废液的处理及循环再利用 | 第100-101页 |
·小节 | 第101-103页 |
·多段并列式微型吸附柱内沸石脱氮工艺设计及实用性研究 | 第103-106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6-113页 |
·主要结论 | 第106-110页 |
·针对固定化包埋微生物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的组合脱氮工艺 | 第106-108页 |
·针对多段并列式微型吸附柱内斜发沸石脱除低浓度氨氮工艺 | 第108-11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