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投资银行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含义及与证券公司的关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发展沿革 | 第13-17页 |
一、 传统业务 | 第13-14页 |
二、 新兴、延伸业务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投资银行监管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投资银行监管的理论界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投资银行监管方式和手段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一、 市场准入监管制度 | 第19-20页 |
二、 业务范围许可监管 | 第20页 |
三、 投资银行风险监管制度 | 第20页 |
四、 经营行为监管制度 | 第20-21页 |
五、 市场退出监管制度 | 第21页 |
第四节 加强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3-31页 |
第一节 我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3页 |
第二节 我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31页 |
一、 宏观监管法制体系存在不足 | 第23-26页 |
二、 监管法律内容不完善 | 第26-27页 |
三、 第三方监管缺失,信用评级机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27-28页 |
四、 重外部监管,轻内部控制 | 第28-29页 |
五、 重场内监管,轻场外监管 | 第29-30页 |
六、 市场退出机制存在缺陷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国际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比较及发展趋势 | 第31-37页 |
第一节 美国的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英国的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日本的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4页 |
第四节 德国的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对我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的对策研究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健全我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内容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建立起监管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加强市场准入与退出规制与监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完善对场外交易市场的业务规制与监管 | 第41-42页 |
第五节 加强对证券公司治理的规制与监管 | 第42-44页 |
第六节 重视投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 | 第44-4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47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