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国外关于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关于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都市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都市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15页 |
·都市农业的概念 | 第14-15页 |
·都市农业的内涵 | 第15页 |
·都市农业的特征 | 第15-16页 |
·都市农业的基本类型 | 第16-17页 |
·按农业功能划分 | 第16-17页 |
·按区域划分 | 第17页 |
·都市农业的功能 | 第17-18页 |
·都市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3 重庆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20-27页 |
·重庆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 第20-22页 |
·重庆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重庆市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22-27页 |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 第22-24页 |
·国内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 第24-25页 |
·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对重庆市的启示 | 第25-27页 |
4 重庆市晋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践 | 第27-42页 |
·产业园背景 | 第27-28页 |
·产业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 第28-29页 |
·是刺激内需,推动统筹城乡的发展需要 | 第28页 |
·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 第28-29页 |
·是发展低碳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 第29页 |
·是发展重庆经济,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内驱动力 | 第29页 |
·是促进江津现代农业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29页 |
·产业园 SWOT 分析 | 第29-30页 |
·优势(strength) | 第29-30页 |
·劣势(weakness) | 第30页 |
·机会(opportunity) | 第30页 |
·威胁(threat) | 第30页 |
·产业园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30-32页 |
·科学系统的开展产业园策划规划编制工作 | 第30-31页 |
·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推进 | 第31页 |
·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 第31页 |
·大力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园功能开发 | 第31页 |
·高度重视与农业高校的合作 | 第31-32页 |
·产业园发展规划 | 第32-35页 |
·总体规划原则 | 第32页 |
·产业园发展战略 | 第32-33页 |
·产业园产业规划 | 第33-34页 |
·产业园总体布局 | 第34-35页 |
·产业园运营特色 | 第35-37页 |
·产业园价值解构 | 第35-36页 |
·产业园组织形式 | 第36页 |
·产业园运行机制 | 第36-37页 |
·产业园居民安置 | 第37-39页 |
·安置方针 | 第37页 |
·安置措施 | 第37-39页 |
·产业园建设的功能及其目标 | 第39-40页 |
·产业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2页 |
·建设资金不足,政策扶持少 | 第40页 |
·现存土地流转方式的制约 | 第40-41页 |
·技术与人才支持不足 | 第41页 |
·江津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科学性不足 | 第41-42页 |
5 重庆市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42-50页 |
·组织保障 | 第42-43页 |
·制度保障 | 第43-46页 |
·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资金筹措机制 | 第43页 |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 第43页 |
·科学选择经营模式及完善利益联接机制 | 第43-46页 |
·政策支持 | 第46-47页 |
·技术支撑 | 第47-49页 |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 第47页 |
·建立科技成果推广机制 | 第47-48页 |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 | 第48-49页 |
·强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