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19页 |
| ·凡纳滨对虾和金钱鱼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 ·凡纳滨对虾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 ·金钱鱼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 ·凡纳滨对虾养殖现况 | 第12-16页 |
| ·凡纳滨对虾单养现况 | 第12-13页 |
| ·对虾混养模式现状 | 第13-15页 |
| ·虾鱼混养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影响对虾养殖的因素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 2 凡纳滨对虾与金钱鱼混养对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 | 第19-2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 ·实验池塘的管理与养殖 | 第19页 |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 ·水质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 | 第20-24页 |
| ·物理指标 | 第20-21页 |
| ·化学指标 | 第21-24页 |
| ·讨论 | 第24-26页 |
| 3 凡纳滨对虾与金钱鱼混养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 第26-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池塘的管理与养殖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 ·浮游生物的采集 | 第26页 |
| ·浮游生物的定性、定量 | 第26-27页 |
| ·统计方法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浮游植物 | 第27-29页 |
| ·浮游动物 | 第29-30页 |
| ·讨论 | 第30-32页 |
| 4 凡纳滨对虾与金钱鱼混养对池塘生态能量收支的影响 | 第32-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2页 |
| ·实验池塘的管理与养殖 | 第32页 |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 ·沉积物及生物样品的收集与处理 | 第32页 |
|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 第32页 |
| ·能量计算公式 | 第32页 |
|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 | 第32-35页 |
| ·能量折算系数 | 第32-33页 |
| ·太阳辐射能及光合作用效率 | 第33-34页 |
| ·两池塘能量的输入与输出 | 第34页 |
| ·两池塘的沉积物能量 | 第34-35页 |
| ·两池塘能量的转化效率 | 第35页 |
| ·讨论 | 第35-37页 |
| 5 凡纳滨对虾与金钱鱼虾混养养殖效果分析 | 第37-4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 ·实验池塘的管理与养殖 | 第37页 |
|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 ·材料来源 | 第37页 |
| ·测定方法 | 第37页 |
| ·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 ·结果 | 第38-39页 |
| ·凡纳滨对虾生长情况 | 第38页 |
| ·凡纳滨对虾与金钱鱼收益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对虾生长情况分析 | 第39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9-40页 |
| 6 总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 导师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