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 | 第13页 |
|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特点 | 第13-14页 |
| ·分离原理 | 第14-15页 |
| ·MEKC中常用表面活性剂种类 | 第15-16页 |
| ·微乳毛细管电泳法 | 第16页 |
| ·胶束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 ·黄酮 | 第17页 |
| ·萜类 | 第17页 |
| ·蒽醌 | 第17-18页 |
| ·皂苷 | 第18页 |
| ·香豆素 | 第18页 |
| ·生物碱和有机酸 | 第18页 |
| ·手性分离 | 第18页 |
| ·多组分分析和指纹图谱 | 第18-19页 |
| ·复方制剂成分分析 | 第1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消栓通络片中5种有效成分 | 第21-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 ·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 ·电泳分离条件 | 第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23-28页 |
| ·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精密度 | 第28-29页 |
| ·方法稳定性 | 第29-30页 |
|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 | 第30-31页 |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微乳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脑心通胶囊中4种有效成分 | 第33-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 ·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 ·电泳分离条件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 ·分离模式的选择 | 第35-38页 |
|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8-43页 |
| ·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精密度 | 第43-44页 |
| ·方法的稳定性 | 第44-45页 |
|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 | 第45页 |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头痛宁胶囊中4种有效成分 | 第48-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9页 |
| ·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49页 |
| ·电泳分离条件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50-54页 |
| ·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精密度 | 第54-55页 |
| ·方法稳定性 | 第55-56页 |
|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 | 第56页 |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丹灯通脑软胶囊中5种有效成分 | 第59-70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0页 |
| ·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60-61页 |
| ·电泳分离条件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9页 |
|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61-66页 |
| ·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精密度 | 第66-67页 |
| ·方法稳定性 | 第67-68页 |
|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 | 第68页 |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