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效能及其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概况 | 第9页 |
·废水脱氮除磷技术 | 第9-12页 |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 第9-10页 |
·废水生物除磷技术 | 第10-12页 |
·活性污泥法的应用与局限 | 第12-13页 |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原理 | 第12页 |
·活性污泥法工艺 | 第12-13页 |
·活性污泥法的局限 | 第13页 |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 第13-22页 |
·好氧颗粒污泥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形成机理分析 | 第14-15页 |
·影响污泥颗粒化的因素 | 第15-19页 |
·好氧颗粒污泥产生的条件 | 第19页 |
·国内外对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9-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试验装置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反应器运行方式 | 第24-25页 |
·接种污泥与进水水质 | 第25-26页 |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26-29页 |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常规项目及方法 | 第26-27页 |
·污泥湿密度的测定 | 第27页 |
·污泥沉降速度的测定 | 第27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 | 第27页 |
·污泥耗氧速率(SOUR) | 第27-29页 |
第3章 模拟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 | 第29-45页 |
·絮状污泥向颗粒污泥转化过程 | 第29-31页 |
·好氧颗粒污泥微观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湿密度及沉降性能 | 第32-34页 |
·颗粒的粒径分布 | 第34-35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耗氧速率及脱氮活性 | 第35-37页 |
·生物降解效能分析 | 第37-44页 |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37-38页 |
·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运行周期内氮化合物的变化 | 第40-42页 |
·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42-43页 |
·运行周期内TP浓度的变化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生活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 | 第45-53页 |
·生活污水的性质 | 第45页 |
·污泥颗粒化过程 | 第45-46页 |
·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分析 | 第46-51页 |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46-47页 |
·对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7-49页 |
·运行周期内氮化合物浓度的变化 | 第49-50页 |
·对磷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50-51页 |
·生活污水培养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分析 | 第53-67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3-60页 |
·污泥外观形态 | 第53-54页 |
·污泥浓度与活性 | 第54-55页 |
·污泥沉降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脱氮效果 | 第56-57页 |
·运行周期内氮化合物的变化 | 第57-58页 |
·除磷效果 | 第58-60页 |
·反应器启动失败原因分析 | 第60-66页 |
·污泥颗粒化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污泥的活性 | 第61-62页 |
·生物降解能力 | 第62-65页 |
·反应器运行失稳原因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