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循环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9页 |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 第19-21页 |
·产业集群与反梯度推进 | 第21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理论—钻石模型 | 第21页 |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 第21-23页 |
3 循环产业集群是城市发展的绿色增长极 | 第23-27页 |
·城市发展需要构建绿色增长极 | 第23页 |
·城市是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 | 第23-24页 |
·城市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 第23-24页 |
·城市的发展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24页 |
·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 第24-25页 |
·循环产业集群是城市发展的的绿色增长极 | 第25-27页 |
·循环产业集群具备作为绿色增长的条件 | 第25页 |
·循环产业集群实现了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双赢 | 第25-27页 |
4 贵州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分析 | 第27-32页 |
·贵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 第27页 |
·贵州城市的资源环境 | 第27-29页 |
·贵州城市的自然环境 | 第27-28页 |
·贵州城市的生态环境绩效与问题 | 第28-29页 |
·贵州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效益不协调的原因 | 第29-32页 |
·产业发展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 第29-30页 |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规范 | 第30页 |
·企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不足 | 第30-31页 |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完善 | 第31-32页 |
5 贵州城市发展循环产业集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2-36页 |
·贵州城市发展循环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发展循环产业集群可以壮大城市的经济总量 | 第32页 |
·发展循环产业集群可以催生城市特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 第32页 |
·发展循环产业集群可以扩展城市的空间 | 第32-33页 |
·发展循环产业集群可以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 | 第33页 |
·贵州城市发展循环产业集群的可行性 | 第33-36页 |
·地区本身具有的优势 | 第33-34页 |
·大企业和大产业的辐射 | 第34页 |
·工业园区的载体优势 | 第34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 | 第34-36页 |
6 基于循环产业集群的城市绿色增长极的构建 | 第36-46页 |
·培育和发展贵州城市循环产业集群的思路、原则和方式 | 第36-38页 |
·培育和发展城市循环产业集群的思路 | 第36页 |
·培育和发展城市循环产业集群的原则 | 第36-37页 |
·培育和发展城市循环产业集群的方式 | 第37-38页 |
·培育和发展贵州城市循环产业集群的相关建议 | 第38-41页 |
·制定适当的城市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指导规划 | 第38页 |
·营造有利于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 | 第38-39页 |
·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 第39页 |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第39-40页 |
·构建循环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 | 第40页 |
·加强循环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 第40-41页 |
·贵阳开阳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 第41-46页 |
·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的形成——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 第41-43页 |
·发展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的对策 | 第43-46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