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拼接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图像拼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难点 | 第12-17页 |
·图像拼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图像拼接技术的难点 | 第16-17页 |
·论文概述 | 第17-19页 |
·主要工作和成果 | 第17-18页 |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立体视觉和图像拼接的基本原理 | 第19-29页 |
·引言 | 第19页 |
·二维平面变换模型 | 第19-20页 |
·相机透视投影模型 | 第20-24页 |
·基本参考坐标系 | 第21-22页 |
·针孔成像模型 | 第22-23页 |
·镜头失真模型 | 第23-24页 |
·相机的标定 | 第24-26页 |
·对极几何与基本矩阵 | 第26-27页 |
·对极几何 | 第26-27页 |
·基本矩阵 | 第27页 |
·图像拼接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特征点的图像快速配准算法 | 第29-49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多尺度的角点检测 | 第30-35页 |
·图像的尺度空间表示 | 第30-31页 |
·Harris-Laplace角点检测算法 | 第31-33页 |
·改进的多尺度角点检测算法 | 第33-35页 |
·基于MOPS的特征描述符 | 第35-37页 |
·基于EHN的角点匹配算法 | 第37-45页 |
·角点匹配的极线约束方法 | 第37-38页 |
·哈尔小波系数的查找表 | 第38-39页 |
·最近邻距离比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40-45页 |
·图像变换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45-48页 |
·变换模型的线性求解 | 第45-46页 |
·RANSAC鲁棒估计 | 第46-47页 |
·参数的最优估计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无缝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 第49-73页 |
·引言 | 第49页 |
·再投影合成面 | 第49-53页 |
·平面再投影 | 第50-51页 |
·柱面再投影 | 第51-52页 |
·球面再投影 | 第52-53页 |
·灰度域的图像融合 | 第53-57页 |
·灰度域线性融合 | 第53-55页 |
·灰度域非线性融合 | 第55-56页 |
·灰度域多分辨率样条融合 | 第56-57页 |
·梯度域的图像融合 | 第57-71页 |
·偏微分方程图像融合综述 | 第57-58页 |
·有限差分方法和泊松方程 | 第58-62页 |
·改进的泊松方程图像融合算法 | 第62-68页 |
·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视频帧的拼接方法研究 | 第73-90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摄像机的设置 | 第74-75页 |
·关键帧提取方法概述 | 第75-76页 |
·基于图像特征的关键帧提取 | 第76-88页 |
·图像的分块处理 | 第76-77页 |
·图像特征的提取 | 第77-82页 |
·关键帧提取的结果 | 第82-88页 |
·关键帧的拼接结果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