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灾害及其防治论文--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论文

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处置自然灾害政治优势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前言第12-28页
 一、 选题意义第12-13页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第13-23页
 三、 基本内容和主要框架第23-24页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4-28页
第一部分 汶川地震以来中国三次重大自然灾害及其特点透视第28-34页
 一、 四川汶川地震及其特点第28-30页
  (一) 汶川地震灾情概况第28-29页
  (二) 汶川地震的特点第29-30页
 二、 青海玉树地震及其特点第30-32页
  (一) 玉树地震灾情概概况第30-31页
  (二) 玉树地震的特点第31-32页
 三、 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及其特点第32-34页
  (一) 舟曲山洪泥石流灾情概况第32页
  (二) 舟曲泥石流灾害的特点第32-34页
第二部分 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处置重大自然灾害政治优势的特点展现第34-61页
 一、 根本优势:中国处置自然灾害中的政治制度支撑作用第34-44页
  (一) 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第34-37页
  (二) 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第37-40页
  (三) 党派合作:共谋应急机制第40-44页
 二、 关键优势:中国处置自然灾害中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第44-55页
  (一) 中共中央召开抢险救灾会议第44-48页
  (二) 国务院要求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第48-52页
  (三) 中央召开救灾表彰大会第52-55页
 三、 思想优势:中国处置自然灾害中党魂和国魂的双重铸造第55-61页
  (一) 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指导第56-58页
  (二) 抗震救灾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第58-61页
第三部分 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处置自然灾害政治优势的现实启示第61-75页
 一、 必须加强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第61-65页
  (一)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长久执政的基础第61-63页
  (二) 中国处置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第63-65页
 二、 必须坚持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65-68页
  (一)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诠释第65-67页
  (二) 中国处置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性第67-68页
 三、 必须坚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第68-75页
  (一) 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第69-72页
  (二) 中国处置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凸显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的重要性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致谢第82-84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曲米中蛋白酶、酯化酶的活性研究
下一篇:改进玉米秸秆化学预处理以提高生物酶解糖类转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