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儿童文学论文

童话流变研究--从“人类童话”、“童年童话”到“成年童话”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研究意义——童话的“真实性”第10-12页
   ·研究综述第12-14页
   ·界定研究范围第14-15页
   ·划分研究阶段第15-17页
2 “儿童”发现前:“人类童话"第17-31页
   ·“人类童话”的产生与流传第17-23页
     ·“人类童话”与原始思维第17-19页
     ·“人类童话”的流传与整理第19-23页
   ·“人类童话”的认知功能:认识残酷,超越死亡第23-29页
     ·“人类童话”中的家庭关系第24-26页
     ·人类同世界的关系第26-27页
     ·人类同自身的关系第27-29页
   ·“人类童话”的没落第29-31页
3 “儿童”发现:“童年童话”第31-46页
   ·“童年童话”的产生第31-34页
     ·社会背景第31-33页
     ·思想背景第33-34页
   ·“童年童话”的教育功能:二元体系中的道德诠释第34-41页
     ·“童年童话”中的二元对立体系第34-35页
     ·白雪公主的平衡游戏第35-41页
   ·“童年童话”的没落第41-46页
     ·浪漫主义与童话的终结第41-42页
     ·“童年童话”的内部解体第42-46页
4 “成年童话”第46-52页
   ·“成年童话”的产生第46-50页
     ·心理基础:彼得潘综合症第47-48页
     ·文化基础:后现代主义文化第48-49页
     ·技术支撑:大众传媒第49-50页
   ·“成年童话”的慰藉功能:后现代废墟里的梦幻重构第50-52页
5 结语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男性间的社会性欲望--酷儿理论视角下的解读
下一篇:HMGB1、RAGE及TNF-α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