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本文的理论工具第14-15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2 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第16-21页
   ·网络舆论监督兴起的背景第16-17页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第17-21页
3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第21-36页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平民化第21-25页
     ·网民成为舆情事件的重要首发主体第21-24页
     ·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突出第24-25页
   ·网络舆论监督客体的关涉领域相对集中第25-28页
     ·负面信息更能引起网民关注第25-26页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占据较大比重第26-28页
   ·网络舆论监督载体的多元化第28-36页
     ·微博成为重要信息源第28-30页
     ·社交网站发展迅速第30-31页
     ·论坛和博客发挥重要作用第31-32页
     ·全民造词运动推动“词媒体”时代来临第32-34页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呼应更加紧密第34-36页
4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6-48页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第36-42页
     ·网络舆论暴力不断升级第36-37页
     ·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第37-39页
     ·网络造谣问题普遍存在第39-41页
     ·网络审判现象愈演愈烈第41-42页
   ·制约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第42-48页
     ·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第42-44页
     ·舆论引导机制还未建立第44-45页
     ·舆论监管体系仍不完善第45-46页
     ·网络媒体责任意识缺失第46-48页
5 引导和规范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第48-54页
   ·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第48-49页
   ·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机制第49-50页
   ·加大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监管力度第50-51页
   ·加强网络媒体的自身建设第51-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个人简历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领域比较研究
下一篇: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