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壳聚糖微球制备优化及其乙酰化微球作为潜在栓塞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绪论第15-40页
 1 壳聚糖概述第15-25页
     ·壳聚糖的活性作用第16-19页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类型第19-23页
   ·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第23-25页
 2. 介入治疗与动脉栓塞术第25-37页
   ·介入治疗第25-27页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第27页
   ·栓塞治疗应用范围第27-30页
   ·栓塞材料第30-34页
   ·动脉栓塞微球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第34-36页
   ·目前动脉栓塞微球不足和展望第36-37页
 3 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第37-40页
   ·背景第37-38页
   ·研究内容第38-39页
   ·技术路线第39-40页
第一章 单因素分析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第40-49页
 前言第40页
 1. 材料第40-41页
   ·材料与试剂第40-41页
   ·主要仪器第41页
 2. 方法第41-42页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41页
   ·壳聚糖浓度的影响第41页
   ·醋酸浓度的影响第41页
   ·不同油相的影响第41页
   ·不同 O/W 比例的影响第41页
   ·乳化剂的影响第41页
   ·交联剂及用量的影响第41-4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2-47页
   ·壳聚糖浓度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第42-43页
   ·醋酸浓度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油相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第44页
   ·不同 O/W 比例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第44-45页
   ·乳化剂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第45-46页
   ·交联剂的选择及用量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第46-47页
 4 结论第47-49页
第二章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制备壳聚糖微球的研究第49-65页
 前言第49-50页
 1. 材料第50页
   ·材料与试剂第50页
   ·主要仪器第50页
 2. 方法第50-54页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50-51页
   ·响应面分析法的建立第51-53页
   ·CMs 的形态学观察第53页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第53-5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通过 PBD 设计筛选影响 CMs 形成的影响因素第54-55页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第55页
   ·Box‐Behnken 实验结果第55-58页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第58-62页
   ·CMs 表面形态观察第62-63页
 4 结论第63-65页
第三章 壳聚糖微球及其乙酰化微球理化特性第65-84页
 前言第65-66页
 1. 材料第66页
   ·材料与试剂第66页
   ·主要仪器第66页
 2. 方法第66-69页
   ·壳聚糖微球及其乙酰化微球的制备第66页
   ·微球的表面形态及粒径分析第66页
   ·壳聚糖及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6-67页
   ·壳聚糖及微球脱乙酰度的测定第67页
   ·微球的溶胀率的测定第67-68页
   ·微球的热稳定性测定第68页
   ·微球的体外降解测定第68页
   ·数据分析第68-6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9-83页
   ·微球的表面形态及粒径第69-72页
   ·微球的红外光谱第72-73页
   ·壳聚糖及微球的脱乙酰度第73-76页
   ·微球的溶胀性第76-79页
   ·微球的稳定性第79-80页
   ·微球的体外降解第80-83页
 4 结论第83-84页
第四章 壳聚糖微球及其乙酰化微球体外生物学特性第84-99页
 前言第84-85页
 1. 材料第85页
   ·材料与试剂第85页
   ·主要仪器第85页
 2. 方法第85-89页
   ·微球对 BSA 蛋白的吸附性测定第85-86页
   ·微球血液相容测定第86-87页
   ·微球细胞毒性测定第87-89页
   ·数据分析第8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9-97页
   ·微球对 BSA 的吸附性第89-91页
   ·微球的溶血率第91-93页
   ·微球的致血栓性第93-94页
   ·微球细胞毒性实验第94-96页
   ·MEFs 细胞形态学观察第96-97页
 4 结论第97-99页
第五章 微球的生物安全性及兔耳栓塞研究第99-125页
 前言第99-100页
 1. 材料第100页
   ·材料与试剂第100页
   ·主要仪器第100页
 2. 方法第100-109页
   ·材料浸提液的制备第100-101页
   ·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zation)实验第101-103页
   ·皮肤刺激性实验第103-105页
   ·眼刺激实验第105-106页
   ·小鼠全身急毒实验第106-107页
   ·体内埋植实验第107-108页
   ·动脉栓塞实验第108页
   ·数据分析第108-10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09-124页
   ·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结果第109-110页
   ·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第110-112页
   ·眼刺激实验结果第112-113页
   ·小鼠全身急毒实验结果第113-114页
   ·体内埋植实验结果第114-121页
   ·兔耳栓塞实验结果第121-124页
 4 结论第124-125页
第六章 阿霉素载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第125-134页
 前言第125页
 1. 材料第125-126页
   ·材料与试剂第125-126页
   ·主要仪器第126页
 2. 方法第126-127页
   ·盐酸阿霉素微球的制备第126页
   ·盐酸阿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26页
   ·盐酸阿霉素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第126-127页
   ·盐酸阿霉素微球体外释放第127页
   ·数据分析第12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7-132页
   ·盐酸阿霉素标准曲线的建立第127-129页
   ·盐酸阿霉素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第129页
   ·盐酸阿霉素微球体外释放的测定第129-132页
 4 结论第132-134页
全文结论第134-138页
 1 主要结论第134-137页
 2 论文创新点第137页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2页
附录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个人简历第15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下一篇:人参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