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第一章 农村公共产品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20页 |
一、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与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5页 |
(一) 公共产品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12-14页 |
(三)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 第14-15页 |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与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0页 |
(一) 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性 | 第15-16页 |
(二) 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16-17页 |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 第17-18页 |
(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 第18页 |
(五)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第20-32页 |
一、农业税时代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演变 | 第20-23页 |
(一) 税费改革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状况 | 第20-22页 |
(二) 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 | 第22-23页 |
二、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 第23-25页 |
(一) 取消农业税带来的机遇 | 第24页 |
(二) 取消农业税带来的挑战 | 第24-25页 |
三、后农业税时代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5-32页 |
(一)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二)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一般原因 | 第28-31页 |
(三)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根本原因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解决的模式选择 | 第32-44页 |
一、供给主体多元化 | 第32-35页 |
(一) 政府供给主体 | 第32页 |
(二) 企业供给主体 | 第32-33页 |
(三) 非营利性组织供给主体 | 第33-34页 |
(四) 不同类别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 第34-35页 |
二、供给资金多样化 | 第35-38页 |
(一) 政府转移支付 | 第35-36页 |
(二) 私人、企业、银行的资金投入 | 第36-37页 |
(三) 农民自身负担的费用 | 第37-38页 |
(四) 非营利性组织、慈善机构捐助 | 第38页 |
三、供给类别多级化 | 第38-40页 |
(一) 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承担 | 第39页 |
(二) 准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主要承担 | 第39-40页 |
(三) 低级公共产品由非营利组织提供 | 第40页 |
四、供给保障制度化 | 第40-44页 |
(一) 明确政府责任,优化供给体制 | 第40-41页 |
(二) 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参与机制 | 第41页 |
(三) 确保主体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 第41-42页 |
(四) 转变政府职能,搞好配套保障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