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第一章 时代对人间佛教的呼唤 | 第11-42页 |
第一节 人间佛教内涵及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 第11-14页 |
第二节 现当代社会对现代性的研究 | 第14-19页 |
一、外在社会结构与内在文化心理 | 第14-17页 |
二、东西方现代性及其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人间佛教发展脉络——以太虚、印顺、星云为线索 | 第19-30页 |
第四节 印顺法师对现代性的回应 | 第30-42页 |
一、印顺法师简介 | 第30-34页 |
二、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对现代性的回应 | 第34-42页 |
第二章 现代性与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结构 | 第42-62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人性与佛性 | 第44-48页 |
第三节 佛教与青年 | 第48-50页 |
第四节 佛教与道德 | 第50-54页 |
第五节 佛教与教育 | 第54-56页 |
第六节 佛教与和平 | 第56-59页 |
第七节 佛教与世界文化 | 第59-62页 |
第三章 现代性与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思想特征 | 第62-77页 |
第一节 契理与契机 | 第62-64页 |
第二节 出世与入世 | 第64-66页 |
第三节 治心与治境 | 第66-69页 |
第四节 自利与利他 | 第69-70页 |
第五节 传统与现代 | 第70-71页 |
第六节 民族与世界 | 第71-77页 |
第四章 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现代性思考 | 第77-84页 |
第一节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实践价值及其影响 | 第77-79页 |
第二节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与现代性的反思与融洽 | 第79-81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