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 植物内源活性物质 | 第10页 |
2 高效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分析 | 第10-14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0-11页 |
·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1-12页 |
·原理 | 第11-12页 |
·分类 | 第12页 |
·二维液相色谱柱连接方式 | 第12页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第12-14页 |
·质谱技术 | 第12-13页 |
·液质联用技术 | 第13-14页 |
·液质联用分析的特点 | 第14页 |
·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方法在植物内源活性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4页 |
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水稻尼克酰胺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 第17-34页 |
1 引言 | 第17-19页 |
·尼克酰胺及其生理功能 | 第17-18页 |
·尼克酰胺及其他植物铁载体的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 实验过程 | 第19-3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9-20页 |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20页 |
·测定条件 | 第20-21页 |
·质谱条件 | 第21-22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 第22-24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2-23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3-24页 |
·质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 第24-27页 |
·电离源接口的选择 | 第24页 |
·载气流速的选择 | 第24-25页 |
·毛细管温度的选择 | 第25页 |
·电喷雾电压的选择 | 第25页 |
·毛细管电压和管透镜补偿值的选择 | 第25页 |
·检测方式的选择 | 第25-27页 |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27-28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8-29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29-30页 |
3 小结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水稻细胞分裂素ZT的二维液相色谱分析 | 第34-48页 |
1 引言 | 第34-36页 |
·细胞分裂素及玉米素 | 第34-35页 |
·细胞分裂素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2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6页 |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测定条件 | 第3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在线的二维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 第37-39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9页 |
·色谱柱连接方式的选择 | 第39-42页 |
·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 第42-43页 |
·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43-44页 |
·精密度分析 | 第44-45页 |
·重复性实验 | 第45页 |
·样品分析 | 第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水稻中三种单糖的HPLC-ELSD分析 | 第48-58页 |
1 引言 | 第48-49页 |
·糖类化合物 | 第48页 |
·糖类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2 实验过程 | 第49-55页 |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原理 | 第5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0页 |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50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50-51页 |
·检测器的选择 | 第50-51页 |
·色谱柱和流动相的选择 | 第51页 |
·流速的调整 | 第51页 |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51-52页 |
·精密度分析 | 第52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52-55页 |
3 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