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论文

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1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的内容第9-10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0-11页
第二章 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互操作问题第11-25页
 2.1 基本概念第11-14页
  2.1.1 数字图书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第11-12页
  2.1.2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系统第12-13页
  2.1.3 可互操作性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可互操作性第13-14页
 2.2 互操作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研究开发的关键第14-16页
  2.2.1 解决互操作问题的必要性第14-15页
  2.2.2 互操作问题的广泛性第15页
  2.2.3 互操作问题的基础性第15-16页
 2.3 互操作问题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第16-17页
  2.3.1 迫切需要解决的互操作问题第16页
  2.3.2 互操作的层次性第16页
  2.3.3 体系结构的重要性第16-17页
 2.4 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研究现状第17-24页
  2.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2.4.1.1 UIUC的Interspace系统第17-18页
   2.4.1.2 Stanford的InfoBus系统第18-19页
   2.4.1.3 密执根大学的UMDL系统第19-21页
  2.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4页
   2.4.2.1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第21-22页
   2.4.2.2 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第22-23页
   2.4.2.3 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第23页
   2.4.2.4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第23-24页
 2.5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分布式构件技术研究第25-39页
 3.1 分布式计算的起源第25-26页
  3.1.1 CLIENT/SERVER模式第25-26页
  3.1.2 BROWSER/SERVER模式第26页
  3.1.3 BROWSER/NETWORK模式第26页
 3.2 分布式构件技术的产生第26-28页
  3.2.1 软件构件技术第26-27页
  3.2.2 分布式构件技术第27-28页
 3.3 主流分布式构件模型第28-33页
  3.3.1 CORBA第28-30页
  3.3.2 COM/DCOM第30-32页
  3.3.3 JAVABEAN第32-33页
 3.4 分布式构件模型的比较研究第33-37页
  3.4.1 三种构件模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第33-34页
  3.4.2 CORBA的突出优点第34-36页
  3.4.3 发展趋势—CORBA与JAVA的融合第36-37页
 3.5 分布式开发环境的选择第37-39页
  3.5.1 选择准则第37-38页
  3.5.2 对选择方案的建议第38-39页
第四章 用分布式构件技术解决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第39-47页
 4.1 分布式构件技术解决互操作问题的典型案例第39-44页
  4.1.1 斯坦福大学的INFOBUS系统第39-41页
   4.1.1.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协议—DLIOP第39页
   4.1.1.2 元数据结构—SMA第39-40页
   4.1.1.3 搜索协议—STARTS第40页
   4.1.1.4 InfoBus的优势与局限性第40-41页
  4.1.2 CORNELL/CNRI对互操作的联合研究第41-44页
   4.1.2.1 开放式联邦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第42-43页
   4.1.2.2 Cornell/CNRI模型的优势与不足第43-44页
 4.2 CORBA和JAVA的结合—最具潜力的方案第44-47页
  4.2.1 JAVA简介第44-45页
  4.2.2 CORBA与JAVA的比较第45-47页
   4.2.2.1 CORBA与Java的相似性第45页
   4.2.2.2 CORBA与Java的互补性第45-47页
第五章 数字图书馆系统中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第47-57页
 5.1 简单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模型—SDLSIM第47-49页
  5.1.1 SDLSIM系统的功能特点第48页
  5.1.2 SDLSIM系统的服务内容第48-49页
 5.2 应用服务器的组成第49-52页
 5.3 元数据库与对象数据库第52-54页
  5.3.1 使用元数据的原因第52页
  5.3.2 元数据库的分布结构第52-53页
  5.3.3 对象数据的处理第53-54页
 5.4 异构数据源的封装第54-55页
  5.4.1 构建CORBA应用的步骤第54页
  5.4.2 异构数据源的数据抽象第54-55页
 5.5 SDLSIM系统门户网站的设计第55-57页
第六章 SDLSIM系统的实施第57-60页
 6.1 SDLSIM系统雏形的实现第57-58页
 6.2 SDLSIM系统雏形存在的问题第58页
 6.3 SDLSIM系统实施面临的困难第58-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附录第63-64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说文学”专著之书目研究
下一篇:网络智能知识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