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7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2章 成都平原基本情况 | 第17-25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9页 |
| ·自然条件 | 第17-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经济发展 | 第19页 |
| ·地质特征 | 第19-22页 |
| ·大地构造 | 第19-21页 |
| ·地层 | 第21页 |
| ·岩浆岩 | 第21-22页 |
| ·变质岩 | 第22页 |
| ·构造 | 第22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23页 |
| ·土壤类型与分布 | 第23-25页 |
| 第3章 地-空界面天然伽玛射线来源及能谱特征 | 第25-31页 |
| ·天然放射性伽玛射线的来源 | 第25-26页 |
| ·宇宙射线 | 第25页 |
| ·宇宙放射性核素 | 第25页 |
| ·原生放射性核素 | 第25-26页 |
| ·天然放射性系列及其伽玛能谱特征 | 第26-29页 |
| ·铀系 | 第26页 |
| ·钍系 | 第26-27页 |
| ·锕系 | 第27-28页 |
| ·三个天然放射性系列的伽玛能谱特征 | 第28-29页 |
| ·放射性系列平衡 | 第29-31页 |
| 第4章 地-空界面天然伽玛场的数理模型 | 第31-42页 |
| ·地-空界面天然伽玛场的正演数理模型 | 第31-35页 |
| ·均匀介质中“点状辐射体”的γ照射量率 | 第31页 |
| ·无限大平面地质体模型 | 第31-33页 |
| ·地-空界面土壤中氡浓度分布数理模型 | 第33-34页 |
| ·地-空界面空气中氡浓度分布数理模型 | 第34-35页 |
| ·正演数理模型中的几个重要物理参数 | 第35-39页 |
| ·铀-镭平衡系数 | 第35-36页 |
| ·射气系数 | 第36-37页 |
| ·孔隙度 | 第37-38页 |
| ·扩散系数 | 第38-39页 |
| ·对流速度 | 第39页 |
| ·伽玛能谱测量数据与天然放射性辐射环境评价指标关系转换 | 第39-42页 |
| 第5章 成都平原天然伽玛场特征 | 第42-60页 |
| ·成都平原土壤中 U、Th、K 含量数据来源与分布特征 | 第42-45页 |
| ·成都平原土壤铀-镭平衡系数的确定 | 第45-47页 |
| ·成都平原地-空界面天然伽玛场特征 | 第47-48页 |
| ·成都平原地-空界面氡浓度分布特征 | 第48-60页 |
| ·成都平原土壤氡潜势预测分析 | 第48-50页 |
| ·成都平原主体区域(成都市)室内氡浓度和剂量调查分析 | 第50-60页 |
| 第6章 成都平原辐射环境特征 | 第60-68页 |
| ·成都平原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分布特征 | 第60-64页 |
| ·成都平原地-空界面伽玛射线吸收剂量率分布特征 | 第64-65页 |
| ·成都平原地-空界面内照射指数与外照射指数分布特征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