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6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7页 |
·国外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践 | 第10-12页 |
·国内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实践 | 第12-15页 |
·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研究成果 | 第19-26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2 香日德绿洲概况 | 第26-37页 |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32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30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0-32页 |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第32-33页 |
·绿洲开发过程 | 第33-36页 |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间断屯垦 | 第33页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规模垦荒及农业开发 | 第33-34页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绿洲农业的逐步兴起 | 第34-35页 |
·农场改制、移民开发,香日德绿洲农业全面发展 | 第35-36页 |
·绿洲用水发展过程 | 第36-37页 |
3 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37-69页 |
·需水量预测 | 第37-43页 |
·生态需水量预测 | 第37-41页 |
·各行业(工农牧业及生活)需水量预测 | 第41-43页 |
·可供水量预测研究 | 第43-67页 |
·绿洲灌溉对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43-44页 |
·香日德地区地下水系统模型模拟分析 | 第44-53页 |
·模型数值计算方法与计算机模型 | 第53-57页 |
·地下水位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57-62页 |
·不同开发方案下地下水位及生态响应的模拟研究 | 第62-67页 |
·供需平衡分析 | 第67-69页 |
4 香日德绿洲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69-76页 |
·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 | 第69-70页 |
·多目标规划模型的解法 | 第70-71页 |
·建模的基本思路 | 第71-72页 |
·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72-74页 |
·变量的设置 | 第72页 |
·参数的确定 | 第72-73页 |
·约束和目标分析 | 第73-74页 |
·模型运行方案 | 第74页 |
·水资源配置结果的分析 | 第74-76页 |
·水量分析 | 第74-75页 |
·供水费用分析 | 第75页 |
·高中低方案比较分析 | 第75-76页 |
5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风险分析 | 第76-87页 |
·生态风险的内涵及成因 | 第76-77页 |
·生态风险的内涵 | 第76页 |
·生态风险的成因 | 第76-77页 |
·生态风险评价指标 | 第77-78页 |
·生态终点(Ecological end point) | 第77页 |
·E-Sh生态风险(E-Sh Ecological Risk) | 第77-78页 |
·风险度(Degree of risk) | 第78页 |
·风险值(Risk value) | 第78页 |
·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 第78-80页 |
·水资源管理的风险决策模型 | 第79页 |
·基予生态足迹的水资源系统生态风险分析方法 | 第79-80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 第80页 |
·香日德绿洲综合开发水资源风险分析 | 第80-87页 |
·香日德绿洲水资源总量及变动分析 | 第80-85页 |
·香日德地区综合开发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 第85页 |
·香日德地区综合开发水资源利用风险分析 | 第85页 |
·绿洲开发水土资源利用对策 | 第85-8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件 | 第94-95页 |
个人简介 | 第95-96页 |
导师简介 | 第96-97页 |
获得成果清单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