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土地产权制度弊端及其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重要概念和理论 | 第10-12页 |
·产权及土地产权 | 第10页 |
·产权制度变迁理论 | 第10-11页 |
·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定性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2-14页 |
·海外学者的研究 | 第14页 |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6-18页 |
2 明代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建立 | 第18-28页 |
·明代土地产权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8-21页 |
·经济凋敝、人口流失 | 第18页 |
·账册损失、田赋无准 | 第18-19页 |
·重塑机制,稳定社会 | 第19-21页 |
·明代的土地产权制度构成 | 第21-28页 |
·“两册”制度 | 第21-22页 |
·赤契制度 | 第22-23页 |
·官民田分户制度 | 第23-25页 |
·占田制度 | 第25-26页 |
·法律处罚制度 | 第26-28页 |
3 明代土地产权制度的漏洞 | 第28-32页 |
·私改产权,逃避税赋 | 第28-29页 |
·异地购产、变乱版籍 | 第29页 |
·扰乱交易,卖户不割 | 第29-30页 |
·托产投献、以求免税 | 第30-32页 |
4 明代土地产权制度自身弊端的分析 | 第32-74页 |
·官田产权归属不明 | 第32-39页 |
·江南官田产权混乱的历史积弊 | 第33-34页 |
·江南官田是国家租佃 | 第34页 |
·江南官田经营形式混杂 | 第34-35页 |
·江南官田政府处置随意 | 第35-36页 |
·江南官田的非法交易广泛 | 第36-37页 |
·江南官田产权之争的实质 | 第37-39页 |
·庄田产权存在矛盾 | 第39-58页 |
·明初庄田产权国有性质明确 | 第39-42页 |
·赐田产权私有化 | 第42-44页 |
·庄田产权的异化 | 第44-51页 |
·庄田土地产权问题的实质 | 第51-58页 |
·民田产权的变迁 | 第58-74页 |
·民田产权的集中和流转 | 第59-62页 |
·民田产权的自发革新 | 第62-63页 |
·民田产权自发革新的异化 | 第63-66页 |
·民田产权的松散基础 | 第66-68页 |
·赋役豁免权滥用造成民田产权不稳固 | 第68-74页 |
5 影响明代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外部因素分析 | 第74-94页 |
·行政力量的缺失对明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影响 | 第74-79页 |
·行政力量缺失造成徭役增加 | 第74-76页 |
·行政力量的缺失造成黄册编审漏洞 | 第76-77页 |
·管理机构不完善造成黄册保管漏洞 | 第77-79页 |
·明代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土地产权制度的影响 | 第79-90页 |
·僵化的财政政策导致国家财政拮据 | 第80-84页 |
·不稳定的货币政策导致长期通货紧缩 | 第84-86页 |
·货币及财政环境导致土地赋役杂乱 | 第86-88页 |
·明代财政和货币政策局限性及影响 | 第88-90页 |
·技术困难不能由暴力手段克服 | 第90-94页 |
6 对明代土地产权制度弊端的总结 | 第94-99页 |
7 结束语 | 第99-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 | 第107-10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件 | 第112-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