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4-18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 | 第14-16页 |
·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5页 |
·论文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9-43页 |
·应急管理理论 | 第29-33页 |
·应急管理的概念 | 第29页 |
·应急管理的特征 | 第29-30页 |
·应急管理的过程 | 第30-31页 |
·应急管理的主要方法 | 第31-33页 |
·事故致因理论 | 第33-36页 |
·人失误主因论 | 第33-34页 |
·事故因果连锁论 | 第34页 |
·事故轨迹交叉论 | 第34-35页 |
·事故综合原因理论 | 第35-36页 |
·虚拟仿真理论 | 第36-42页 |
·虚拟现实理论 | 第36-39页 |
·分布式交互仿真理论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机理和总体框架模型 | 第43-66页 |
·我国煤矿生产事故的现状分析 | 第43-45页 |
·煤矿生产系统的复杂特性分析 | 第45-48页 |
·煤矿企业生产事故的机理分析 | 第48-58页 |
·煤矿事故的界定及分类分级 | 第48-50页 |
·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的分析 | 第53-56页 |
·煤矿事故的发展演化机理分析 | 第56-58页 |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模型 | 第58-63页 |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框架模型的建立目的 | 第58-59页 |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的三维结构模型 | 第59-62页 |
·三维结构模型维度间的关系分析 | 第62-63页 |
·面向功能的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系统 | 第66-89页 |
·煤矿企业应急组织指挥系统的设计 | 第66-70页 |
·三层设计视角的应急组织指挥系统 | 第66-68页 |
·应急组织指挥系统的目标任务 | 第68页 |
·应急组织指挥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68-70页 |
·基于动态过程的煤矿企业应急组织指挥系统 | 第70-86页 |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 | 第70-74页 |
·应急组织机构的优化 | 第74-79页 |
·基于熵理论的煤矿企业应急组织机构的评价 | 第79-86页 |
·煤矿企业应急组织指挥系统的运作流程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的应急预案系统 | 第89-111页 |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系统的构建 | 第89-95页 |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系统及其作用 | 第89-90页 |
·现有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系统的存在问题 | 第90-91页 |
·积木式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系统的构建 | 第91-95页 |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系统的时态框架 | 第95-101页 |
·应急预案的编制 | 第95-97页 |
·应急预案的培训 | 第97-98页 |
·应急预案的演练 | 第98-99页 |
·应急预案的应用 | 第99-101页 |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系统的成熟度评价 | 第101-110页 |
·应急预案系统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1-106页 |
·应用FAHP确定预案系统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 | 第106-108页 |
·应急预案系统成熟度评价方法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6章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的资源保障系统 | 第111-130页 |
·煤矿企业资源保障系统的构建 | 第111-114页 |
·煤矿企业资源保障系统的内涵 | 第111-112页 |
·煤矿企业资源保障系统的构成 | 第112-113页 |
·煤矿企业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 第113-114页 |
·煤矿企业应急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 第114-118页 |
·煤矿企业应急物资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118-125页 |
·应急物资资源的储备 | 第118-120页 |
·应急物资资源的调度 | 第120-124页 |
·应急物资资源的协调 | 第124-125页 |
·煤矿企业应急信息资源的管理策略 | 第125-128页 |
·煤矿企业应急资金的保障模式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7章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的决策辅助系统 | 第130-157页 |
·煤矿企业决策辅助系统概述 | 第130-131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30-131页 |
·系统设计思想和目标 | 第131页 |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的虚拟仿真 | 第131-142页 |
·基于HLA的虚拟仿真框架分析 | 第131-133页 |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虚拟仿真设计 | 第133-138页 |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虚拟仿真开发 | 第138-142页 |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的预测决策 | 第142-153页 |
·预测预警的内容模式与分析 | 第142-144页 |
·决策知识的获取表示及推理策略 | 第144-153页 |
·煤矿企业决策辅助系统的集成 | 第153-156页 |
·虚拟仿真和预测决策的结合 | 第153-154页 |
·决策辅助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54-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7页 |
第8章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 | 第157-184页 |
·煤矿企业应急能力分析 | 第157-160页 |
·煤矿企业应急能力的内涵 | 第157页 |
·煤矿企业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157-159页 |
·煤矿企业应急能力评价的功能 | 第159-160页 |
·煤矿企业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第160-17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 第160-16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内容分析 | 第162-167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67-172页 |
·煤矿企业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172-183页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矿企业应急能力评价模型 | 第172-175页 |
·煤矿企业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175-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183-184页 |
结论 | 第184-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97-198页 |
致谢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