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幼树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东北东部山区红松阔叶混交林 | 第9-10页 |
·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途径 | 第10-12页 |
·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经营 | 第12-16页 |
·林分结构的研究 | 第12-13页 |
·经营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前期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8-20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8页 |
·样地布设 | 第18-20页 |
3 林分生长发育特征 | 第20-34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 | 第20-23页 |
·上层阔叶树调查 | 第23页 |
·红松幼树生长发育特征 | 第23-24页 |
·上层阔叶树生长状况 | 第24-26页 |
·林分树种组成 | 第24页 |
·阔叶树生长状况 | 第24-25页 |
·阔叶树径级分布 | 第25-26页 |
·冠下栽植红松幼树生长发育 | 第26-32页 |
·冠下栽植红松幼树株数分布 | 第26页 |
·冠下栽植红松幼树地/胸径与树高 | 第26-28页 |
·冠下栽植红松幼树形态特征 | 第28-31页 |
·冠下栽植红松幼树比叶面积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冠下栽植红松幼树生物量 | 第34-46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红松幼树生物量模型 | 第35-36页 |
·红松幼树生物量 | 第36-45页 |
·红松幼树林分地上生物量 | 第36-37页 |
·红松幼树林分生物量结构特征 | 第37-42页 |
·红松幼树林分各龄级针叶生物量 | 第42-44页 |
·红松幼树单株生物量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营林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攻渎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