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主要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一) 农村弱势群体 | 第11-15页 |
(二) 社会救助 | 第15-16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一)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二) 国外发达国家成熟制度借鉴 | 第18-21页 |
四、本文结构和创新观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3页 |
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 | 第23-25页 |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 | 第27-50页 |
一、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现状 | 第27-32页 |
(一) 农村五保供养 | 第27-28页 |
(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 第28-30页 |
(三) 特困户定时定量救助 | 第30页 |
(四) 临时救济 | 第30页 |
(五) 农村扶贫开发 | 第30-31页 |
(六) 农村医疗救助 | 第31-32页 |
二、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43页 |
(一) 救助资金供给严重不足 | 第32-35页 |
(二) 救助项目难以适应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 | 第35-41页 |
(三) 分类分层的救助机制使救助出现断层现象 | 第41-42页 |
(四) 救助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 第42-43页 |
三、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 第43-50页 |
(一) 对土地保障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43-45页 |
(二) 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地位还不高 | 第45-47页 |
(三) 城乡社会救助的二元化是二元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政策建议 | 第50-60页 |
一、加大各级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对农村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 | 第50-51页 |
二、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51-55页 |
(一) 准确界定保障对象 | 第52-53页 |
(二) 科学确定保障标准 | 第53-55页 |
三、调整扶贫战略,改进扶持方法 | 第55-58页 |
(一) 实现区域扶贫向贫困人口扶贫的转变,提高扶贫瞄准的精确度 | 第55-56页 |
(二)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 第56-58页 |
四、完善农村专项社会救助,把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专项救助 | 第58-59页 |
五、加强农村社会救助法制建设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