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典当业发展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现实背景 | 第11页 |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目的 | 第12页 |
·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假设 | 第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我国典当业现状 | 第15-22页 |
·我国典当业的历史 | 第15页 |
·典当的复出 | 第15-16页 |
·目前我国典当业的总体情况 | 第16页 |
·典当的地位 | 第16-19页 |
·客观且独立的地位 | 第18页 |
·从属与弱势地位 | 第18-19页 |
·典当的业务简介 | 第19-21页 |
·典当的业务范围 | 第19页 |
·如何办理典当 | 第19-21页 |
·典当较银行融资的特点 | 第21-22页 |
·从融资额度上看 | 第21页 |
·从用款人自身情况上看 | 第21-22页 |
·从审批程序上看 | 第22页 |
·从融资成本上看 | 第22页 |
3 现阶段我国典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2-28页 |
·属性不清 | 第23页 |
·法律不健全 | 第23-26页 |
·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 | 第23-25页 |
·法律法规与现实操作存在冲突 | 第25-26页 |
·投资典当业的误区 | 第26-27页 |
·会计制度缺失、统计混乱 | 第27-28页 |
·《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页 |
·其他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典当专业人才匮乏 | 第28页 |
·缺乏人才培养的基础 | 第28页 |
·普遍缺乏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 第28页 |
4 国外典当业发展情况对我国典当业的借鉴意义 | 第28-34页 |
·国外典当业概况 | 第29-33页 |
·美国典当业概况 | 第29-30页 |
·英国典当业概况 | 第30-31页 |
·日本典当业概况 | 第31-32页 |
·马来西亚典当业概况 | 第32页 |
·墨西哥典当业概况 | 第32-33页 |
·新加坡典当业概况 | 第33页 |
·国外典当业对我国典当业的借鉴意义 | 第33-34页 |
5 我国典当业健康发展的应对之策 | 第34-45页 |
·属性的确立 | 第34-36页 |
·金融是典当的最根本属性 | 第35页 |
·商业销售是典当的重要辅助属性 | 第35页 |
·典当还具有资产置换和商品保管属性 | 第35-36页 |
·尽快出台典当法 | 第36-38页 |
·要重视典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第36-37页 |
·尊重传统重视创新 | 第37页 |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监管 | 第37-38页 |
·会计制度及统计口径的确认 | 第38-40页 |
·总体原则 | 第38页 |
·《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框架结构 | 第38-39页 |
·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 第39页 |
·典当业务的统计口径 | 第39-40页 |
·风险管理 | 第40-42页 |
·风险管理的核心 | 第40-41页 |
·化解经营风险的手段 | 第41页 |
·重视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 | 第41-42页 |
·评估与鉴定 | 第42页 |
·法律程序的确认 | 第42页 |
·实地考察 | 第42页 |
·分级审批加强内控 | 第42页 |
·管理团队的构建 | 第42-45页 |
·管理团队的架构 | 第42-43页 |
·各司其职业务专攻 | 第43-45页 |
6 我国典当业的发展方向 | 第45-53页 |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典当行 | 第45-48页 |
·明确本典当行的核心竞争力 | 第45-46页 |
·打造特色典当行 | 第46-48页 |
·棋子型典当行最具发展持续性 | 第48-51页 |
·棋子型典当行的构成模型 | 第48页 |
·大红鹰的实际范例 | 第48-51页 |
·业务创新 | 第51-53页 |
·上海东方典当的创新品种 | 第51-52页 |
·经营权典当的探讨 | 第52页 |
·其他待开发的典当融资服务 | 第52-53页 |
·与其他金融资源的合作共赢 | 第53页 |
7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A | 第57-58页 |
索引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