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

汉中勉县社火--“五节龙”之探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本课题研究现状第10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0-11页
   ·本论文的研究期望与所存在困难第11-12页
     ·研究期望第11页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11-12页
   ·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2章 中国龙文化概说第13-23页
   ·龙之定位第14-17页
     ·图腾崇拜第14-16页
     ·文化纽带第16-17页
   ·龙之精神第17-19页
     ·兼并融合第17-18页
     ·造福众生第18页
     ·与天和谐第18-19页
     ·奋发创新第19页
   ·龙之意象第19-23页
     ·龙舟竞技第20-21页
     ·龙舞运动第21-23页
第3章 我国有代表性区域龙舞的种类与特征第23-35页
   ·各地龙舞的种类第23-28页
     ·巴蜀地区的龙舞第23-24页
     ·陕西地区的龙舞第24-26页
     ·浙江地区的龙舞第26-27页
     ·广东地区的龙舞第27-28页
   ·各地龙舞的特征第28-35页
     ·地域风格性特征第28-29页
     ·民俗文化性特征第29-32页
     ·表演艺术性特征第32-35页
第4章 汉中勉县“五节龙”的发展演变及艺术特征第35-45页
   ·汉中勉县“五节龙”的发展演变第35-37页
     ·勉县“五节龙”的历史渊源第35-36页
     ·勉县“五节龙”的地域环境第36-37页
     ·勉县“五节龙”的发展现状第37页
   ·汉中勉县“五节龙”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征第37-45页
     ·勉县“五节龙”的基本内容第37-41页
     ·勉县“五节龙”表演的主要特点第41-42页
     ·勉县“五节龙”与四川"雨坛彩龙"第42-45页
第5章 汉中勉县“五节龙”的传承与保护第45-53页
   ·勉县“五节龙”的研究价值第45-46页
   ·勉县“五节龙”的传承谱系第46-47页
     ·传承谱系第46页
     ·代表性传承人第46-47页
   ·勉县“五节龙”的保护措施第47-53页
     ·勉县“五节龙”的保护计划第48-5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新探第50-53页
第6章 结束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拉威尔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试析
下一篇:感悟生命的意蕴--音乐教育:具有生命内涵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