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聚落形态演变探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基于空间结构的分类研究 | 第8页 |
·基于地域性区划的分类研究 | 第8页 |
·基于宗教民俗的分类研究 | 第8页 |
·基于景观、人居生态环境的分类研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国外研究发展概括 | 第9-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论文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确定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传统乡村聚落 | 第10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我国西南地区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 第11页 |
·运用对比的方法 | 第11页 |
·运用实例分析和图形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 第11-12页 |
2 论文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 第12-16页 |
·论文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聚落的概述 | 第12-13页 |
·聚落演变中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环境因素的概述 | 第13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聚落演化的影响 | 第13页 |
·人文环境因素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及内涵 | 第14-16页 |
·聚落地理学 | 第14-15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15-16页 |
3 自然环境因素对传统聚落形态演变的影响 | 第16-22页 |
·自然环境对聚落最初生长点的影响 | 第17-19页 |
·理想环境模式 | 第17页 |
·非理想的生产生活模式 | 第17-19页 |
·被动的安全防御模式 | 第19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传统聚落边界的影响 | 第19-22页 |
·传统聚落边界的形成 | 第19-20页 |
·聚落边界的扩展 | 第20-22页 |
4 自然环境因素对传统聚落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22-36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道路系统的影响 | 第22-26页 |
·树枝型 | 第22-24页 |
·中心放射型 | 第24-25页 |
·网络型 | 第25-26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功能区域的影响 | 第26-30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区域形态的影响 | 第26-29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内部区域关系的影响 | 第29-30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节点的影响 | 第30-33页 |
·节点空间 | 第30-31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节点空间的影响 | 第31-33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标志物景观的影响 | 第33-36页 |
·以自然环境因素为主体的标志物 | 第33-34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建筑标志物的影响 | 第34-36页 |
5 西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分类 | 第36-44页 |
·传统聚落分类的意义 | 第36页 |
·传统聚落的分类方法 | 第36-38页 |
·根据不同学科关注点的分类方法 | 第36页 |
·根据不同研究需要的分类方法 | 第36-38页 |
·基于西南地区传统聚落形态特征的分类总结 | 第38-44页 |
·线型聚落 | 第38-40页 |
·台阶型聚落 | 第40-41页 |
·组团型聚落 | 第41-43页 |
·散点型聚落 | 第43-44页 |
6 西南地区典型传统聚落形态演变分析 | 第44-65页 |
·重庆酉阳龚滩镇 | 第44-50页 |
·龚滩镇概况 | 第44-45页 |
·龚滩镇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 第45-46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龚滩镇形态演变的影响 | 第46-50页 |
·桂北龙胜平安寨 | 第50-52页 |
·平安寨概况 | 第50页 |
·平安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 第50-52页 |
·自然环境对平安寨发展演变的影响 | 第52页 |
·湘西凤凰沱江镇 | 第52-59页 |
·沱江镇概况 | 第52-53页 |
·沱江镇自然环境分析 | 第53-54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沱江镇形态演变的影响 | 第54-57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沱江镇空间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云南丽江大研镇 | 第59-63页 |
·大研镇概况 | 第59-60页 |
·大研镇自然环境分析 | 第60-61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大研镇形态演变的影响 | 第61-63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大研镇空间特性的影响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龚滩镇与平安寨的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沱江镇与大研镇的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7 总结 | 第65-69页 |
·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 第65页 |
·本文结论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 第65-68页 |
·传统聚落中形态演变的小结 | 第66页 |
·传统聚落中形态结构的小结 | 第66-67页 |
·传统聚落中景观创造的小结 | 第67页 |
·传统聚落对自然环境利用的小结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