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定义 | 第8-11页 |
| ·海滨、海岸、海岸带及海滨生态系统的定义 | 第8-10页 |
| ·海滨公园(Seaside park)的定义 | 第10-11页 |
| 2 海滨公园的发展历程 | 第11-22页 |
| ·海岸带开发引发环境问题 | 第11-14页 |
| ·开发利用方式 | 第11页 |
| ·负面影响 | 第11-14页 |
| ·海岸湿地破坏 | 第12-13页 |
| ·鱼类数量减少 | 第13页 |
| ·海岸岸滩蚀退 | 第13页 |
| ·近海水质下降 | 第13页 |
| ·海水入侵严重 | 第13-14页 |
| ·海岸带保护建设研究 | 第14-19页 |
| ·海岸带管理法出台 | 第14-19页 |
| ·美国海岸带管理法 | 第15-16页 |
| ·法国海岸带管理法 | 第16-18页 |
| ·我国海岸带管理法 | 第18-19页 |
| ·海岸带恢复性建设 | 第19页 |
| ·保护区建设 | 第19页 |
| ·沿海防护林建设 | 第19页 |
| ·其他恢复性建设 | 第19页 |
| ·海滨公园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2页 |
| ·国家海滨公园的产生 | 第19-21页 |
| ·海滨公园范围的扩大 | 第21-22页 |
| 3 海滨公园的类型、功能及意义 | 第22-24页 |
| ·海滨公园的类型 | 第22页 |
| ·按景观资源类型分 | 第22页 |
| ·按海岸类型(地貌形态)分 | 第22页 |
| ·按开发利用状况分 | 第22页 |
| ·按建设目的分 | 第22页 |
| ·海滨公园的功能及意义 | 第22-24页 |
| 4 我国海滨公园发展现状 | 第24-33页 |
| ·我国海岸带概况 | 第24-26页 |
| ·分布状况 | 第24页 |
| ·海岸类型 | 第24页 |
| ·资源优势 | 第24-26页 |
| ·我国海滨公园发展现状 | 第26页 |
| ·发展数量 | 第26页 |
| ·发展类型 | 第26页 |
| ·发展速度 | 第26页 |
| ·我国海滨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 ·总体规划意识薄弱 | 第26-27页 |
|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7-28页 |
| ·公园布局及设计手法落后 | 第28-31页 |
| ·混淆水体概念,滥用滨水设计方法 | 第28-29页 |
| ·追求“新颖”形式,抹煞场地原有特征 | 第29-31页 |
| ·设施规划设计不合理 | 第31页 |
| ·植物设计缺乏科学性、多样性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5 海滨环境特征分析 | 第33-38页 |
| ·特殊的空间尺度 | 第33-34页 |
| ·潮湿性 | 第34页 |
| ·盐碱性 | 第34-36页 |
| ·季节性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6 设计方法及案例研究 | 第38-60页 |
| ·保护规划研究 | 第38-42页 |
| ·早期研究 | 第38-39页 |
| ·荷兰西 Zeeuwsch-vlaanderen 的沿海地区规划 | 第39-42页 |
| ·海滨公园布局形式研究 | 第42-51页 |
| ·法国勒阿弗尔市海滨景观设计(La Havre) | 第42-45页 |
| ·大西洋林荫大道海滨公园设计(Avenida Atlantica) | 第45-47页 |
| ·丹尼尔公园(Dania) | 第47-49页 |
| ·海滨聚石园(Granite Assemblage) | 第49-51页 |
| ·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 第51-53页 |
| ·植物设计研究 | 第53-60页 |
| ·滨海博物馆海尤尔领地景观设计(Le Romaine du Rayol) | 第53-54页 |
| ·秦皇岛海滨森林公园绿化整治工程 | 第54-60页 |
| 7 研究结论 | 第60-67页 |
| ·呼吁海岸带管理法建设 | 第60页 |
| ·明确规划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 ·综合性原则 | 第60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60页 |
| ·自然性原则 | 第60-61页 |
| ·地域性原则 | 第61页 |
| ·生态美学原则 | 第61页 |
| ·加强海滨带总体规划研究 | 第61页 |
| ·设计手法 | 第61-63页 |
| ·开敞空间的营造 | 第61-62页 |
| ·带状空间布局形式与线性布局手法 | 第62-63页 |
| ·提高设施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 第63-65页 |
| ·布局 | 第63-64页 |
| ·功能与形式 | 第64页 |
| ·材料 | 第64-65页 |
| ·发展植物规划设计的乡土化和多样化 | 第65-67页 |
| ·乡土化 | 第65-66页 |
| ·多样化 | 第66页 |
| ·改善土壤条件 | 第66-67页 |
| 结语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图表索引 | 第71-73页 |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