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试仪器的SAR技术验证平台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SAR技术验证平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 | 第12-14页 |
·SAR技术验证平台的基本设计要求 | 第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SAR技术验证平台的方案设计 | 第17-38页 |
·雷达信号产生与调制系统及发射机的方案设计 | 第17-25页 |
·雷达信号产生与调制的原理 | 第17-19页 |
·雷达信号产生与调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基于任意波形发生器的D/A功能模块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基于微波信号源的调制功能模块方案设计 | 第21页 |
·发射机的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完整链路结构 | 第22-25页 |
·载波频率固定的工作模式 | 第22-23页 |
·载波频率捷变的工作模式 | 第23-24页 |
·系统方案小结 | 第24-25页 |
·接收机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25-31页 |
·雷达接收机的原理 | 第25-26页 |
·接收机系统方案设计 | 第26-29页 |
·基于频谱仪的射频前端方案设计 | 第27-29页 |
·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29页 |
·接收机完整结构 | 第29-31页 |
·硬件结构 | 第29-30页 |
·接收机模拟系统方案小结 | 第30-31页 |
·天线系统方案设计 | 第31-34页 |
·同步定时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34页 |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SAR技术通用验证平台设计方案小结 | 第35-38页 |
第3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控制系统 | 第38-69页 |
·控制系统概述 | 第38-44页 |
·系统软件的结构和功能 | 第38-40页 |
·仪器驱动程序(软件接口API) | 第40-41页 |
·虚拟仪器开发环境 | 第41页 |
·测试系统总线(硬件接口) | 第41-43页 |
·控制平台 | 第43-44页 |
·仪器I/O连接配置模块 | 第44-45页 |
·D/A功能模块的控制程序设计 | 第45-54页 |
·D/A功能模块的参数控制 | 第46-51页 |
·信号数字采样离散序列的建模 | 第47-50页 |
·其它主要参数的设置 | 第50页 |
·基带信号的回放控制 | 第50-51页 |
·输出信号实测 | 第51-54页 |
·调制功能模块的控制程序设计 | 第54-60页 |
·调制功能模块的参数控制 | 第54-58页 |
·正交调制相关参数控制 | 第55页 |
·幅度参数的控制 | 第55-56页 |
·频率参数的控制 | 第56-58页 |
·调制模块输出信号实测 | 第58-60页 |
·解调功能模块的控制程序设计 | 第60-67页 |
·解调模块的参数控制 | 第60-65页 |
·频谱分析仪模式 | 第60-61页 |
·接收机模式 | 第61-65页 |
·解调模块中频输出信号实测 | 第65-67页 |
·控制系统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基于测试仪器的相参及相位一致技术的应用 | 第69-81页 |
·基于测试仪器的相参技术及应用 | 第69-71页 |
·基于测试仪器的相位一致技术的应用 | 第71-80页 |
·通道间相位一致性概述 | 第71-72页 |
·多台E8267D载波相位一致的设计方案 | 第72-74页 |
·多台N6030A波形相参可控的设计方案 | 第74-76页 |
·双通道雷达系统设计方案 | 第76-80页 |
·合成仪器简介 | 第76-78页 |
·多收发通道雷达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系统的应用与评估 | 第81-86页 |
·双站SAR相位同步设计方案 | 第81-85页 |
·双站SAR回波信号的相位误差 | 第81-82页 |
·回波信号相位误差测量系统方案设计 | 第82-83页 |
·同步信号数据采集和分析 | 第83-85页 |
·系统应用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附录1. IVI驱动程序 | 第90-93页 |
附录2. 各种测试总线的仪器寻址 | 第93-95页 |
附录3. 系统特殊选件信息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