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到重构--以鄂伦春文化变迁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9页 |
CATALOGUE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第一节 导出理论 | 第10-20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状况 | 第20-27页 |
第三节 论文框架说明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我的田野工作地 | 第29-56页 |
第一节 高高的兴安岭 | 第29-36页 |
第二节 书里的鄂伦春 | 第36-48页 |
第三节 熟悉的陌生人 | 第48-56页 |
第三章 集体记忆 | 第56-82页 |
第一节 加、松两地 | 第56-63页 |
第二节 鄂伦春语言的变迁 | 第63-69页 |
第三节 不熄的篝火 | 第69-82页 |
第四章 记忆的碎片 | 第82-130页 |
第一节 走进博物馆 | 第82-97页 |
第二节 和神的交流 | 第97-119页 |
第三节 桌上的政治 | 第119-130页 |
第五章 碎片到重构 | 第130-152页 |
第一节 话语与叙事 | 第130-136页 |
第二节 主体与权利 | 第136-144页 |
第三节 结论与尾声 | 第144-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7页 |
1. 中文参考文献 | 第152-153页 |
2. 鄂伦春研究作品 | 第153-155页 |
3. 鄂伦春题材的电影 | 第155页 |
4. 西文参考文献 | 第155-157页 |
后记 | 第157-1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