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分析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内容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平衡计分卡理论描述及应用现状 | 第15-31页 |
·平衡计分卡概述 | 第15-27页 |
·平衡计分卡的起源 | 第15-17页 |
·平衡计分卡四要素 | 第17-18页 |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 第18-19页 |
·平衡计分卡的“平衡”性 | 第19-23页 |
·平衡计分卡的实质 | 第23-24页 |
·平衡计分卡的功能 | 第24页 |
·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条件 | 第24-25页 |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流程 | 第26-27页 |
·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 | 第27-28页 |
·平衡计分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启示 | 第28-31页 |
·平衡计分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 第28页 |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 第28-30页 |
·平衡计分卡在国内外应用的启示 | 第30-31页 |
第3章 平衡计分卡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 第31-40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31-32页 |
·中小企业特质 | 第32页 |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 第32-33页 |
·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 | 第32页 |
·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 第32-33页 |
·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不高 | 第33页 |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与平衡计分卡 | 第33-34页 |
·应用举例:平衡计分卡对 SD 公司绩效管理的改进 | 第34-38页 |
·SD 公司概况 | 第34页 |
·SD 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 第34-35页 |
·SD 公司实行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进行改进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我国中小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46页 |
·缺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 第40页 |
·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不清晰 | 第40-41页 |
·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准备不足 | 第41页 |
·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不支持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 | 第41页 |
·照抄照搬,盲目模仿 | 第41-42页 |
·片面追求考核指标量化 | 第42页 |
·绩效管理系统建立后一劳永逸,使绩效管理系统流于形式 | 第42页 |
·工具力求最新 | 第42-43页 |
·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 第43页 |
·平衡计分卡本身的不足之处 | 第43-45页 |
·不适用于战略制定 | 第43-44页 |
·有些岗位难以进行量化考核 | 第44页 |
·如何对可以量化考核的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及其权重进行有效确定 | 第44页 |
·执行上具有较大难度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6-52页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高层主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认可 | 第47页 |
·明确战略并将其细分 | 第47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基础架构 | 第47-48页 |
·要做好公司的基础管理 | 第48页 |
·建立有效的、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沟通机制 | 第48页 |
·从战略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管理的“绩效提升功能” | 第48-49页 |
·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 | 第49页 |
·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培训,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 第49-50页 |
·借助于管理咨询公司的力量 | 第50页 |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参与性 | 第50-5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发表文章及参与课题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