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既是地域的,更是全国的--论抗战时期重庆《新蜀报》文艺副刊《蜀道》的两面性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6页
1 引言第6-7页
2 《蜀道》和重庆抗战文学第7-10页
3 《蜀道》的地域性第10-14页
   ·《蜀道》重庆最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日报副刊第10-11页
   ·《蜀道》刊载作品的地域性特征第11-14页
4 《蜀道》的全国性第14-34页
   ·《蜀道》与文协的关系第14-16页
   ·参与和组织全国性的文艺论争与文艺批评第16-23页
     ·参与“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第17-19页
     ·组织“民族形式”的论争第19-21页
     ·回顾和展望抗战文学第21-22页
     ·交流畅谈抗战文学创作经验第22-23页
   ·创办富有影响力的专刊专栏第23-28页
     ·《蜀道》的诗歌专刊第24-26页
     ·《蜀道》的纪念专刊第26-27页
     ·《蜀道》的小型专栏第27-28页
   ·刊载有代表性的抗战文学作品第28-34页
     ·罗烽的“战地诗”第28-30页
     ·老舍的《剑北篇》第30-31页
     ·《蜀道》刊载的其他文学作品第31-34页
5 结论:《蜀道》既是地域的,更是全国的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附: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俄罗斯传统创作上的音乐--柴金《降B大调手风琴协奏曲》研究
下一篇:从《前奏曲》、《蓝色狂想曲》中看乔治·格什温钢琴音乐的民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