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离子液体的两相不对称加氢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49页
   ·引言第9-10页
   ·不对称催化研究进展第10-12页
   ·不对称加氢反应研究进展第12-26页
     ·手性膦配体第13-16页
     ·手性二胺配体第16页
     ·亚甲基丁二酸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加氢第16-19页
     ·芳香酮的不对称加氢第19-26页
       ·RuCl_2(phosphine)(diamine) 配合物对羰基的催化加氢第20-24页
       ·芳香酮加氢反应机理第24-26页
   ·离子液体及离子液体有机两相体系第26-33页
     ·离子液体的组成和性质第26-28页
     ·离子液体的合成第28-29页
     ·离子液体在液液两相催化的应用第29-33页
   ·本文的研究设计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9-58页
   ·实验试剂和原料第49-50页
   ·表征方法第50-51页
     ·NMR 表征第50页
     ·元素分析第50-51页
     ·FTIR 表征第51页
   ·催化反应第51-54页
     ·不对称加氢反应第51-54页
   ·产物分析计算方法第54页
   ·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求反应最大速率TOF_(max)第54-56页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第三章 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合成和表征第58-67页
   ·引言第58页
   ·配体的合成和表征第58-60页
     ·合成(R)和(S)-BINAPS第58-59页
     ·合成(R,R)和(S,S)-DPENS第59-60页
   ·前驱体和催化剂的合成和表征第60-63页
     ·Rh 前驱体的合成第60页
       ·合成[Rh(COD)Cl]_2第60页
       ·合成Rh(COD)_2BF_4第60页
     ·Rh 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第60-61页
       ·合成[Rh(COD)((R)-BINAP)]BF_4第60页
       ·合成[Rh(COD)((R)-BINAPS)]BF_4第60-61页
     ·Rh 前驱体和Rh 配合物催化剂的FT-IR 表征第61页
     ·Ru 前驱体[RuCl_2(benzene)]_2 的合成第61-62页
     ·Ru 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第62页
       ·合成[(R)-BINAP-Ru-(R,R)-DPEN]Cl_2第62页
       ·合成[(S)-BINAP-Ru-(S,S)-DPEN]Cl_2第62页
       ·合成[(R)-BINAPS-Ru-(R,R)-DPENS]Cl_2第62页
       ·合成[(S)-BINAPS-Ru-(S,S)-DPENS]Cl_2第62页
     ·Ru 前驱体和Ru 配合物催化剂的FT-IR 表征第62-63页
   ·离子液体的合成和NMR 核磁表征第63-64页
     ·合成[1-丁基-3-甲基咪唑]BF_4 ([bmim]BF_4)第63-64页
     ·合成[1-丁基-3-甲基咪唑]PF_6 ([bmim]PF_6)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四章 离子液体有机两相体系中亚甲基丁二酸二甲酯不对称加氢第67-75页
   ·引言第67页
   ·不同体系下亚甲基丁二酸二甲酯的不对称加氢反应第67-70页
     ·不同溶剂的影响第67-69页
     ·底物/催化剂摩尔比的影响第69-70页
   ·压力的影响第70-71页
   ·温度的影响第71页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效果第71-73页
   ·本章 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第五章 离子液体有机两相体系芳香酮的不对称加氢第75-86页
   ·引言第75页
   ·不同体系下苯乙酮的不对称加氢第75-77页
     ·不同溶剂体系对苯乙酮加氢的影响第75-77页
     ·底物/催化剂摩尔比的影响第77页
   ·不同芳香酮的手性加氢第77-80页
     ·配合物IV 对不同芳香酮手性加氢的性能第77-79页
     ·配合物V、VI 对1-萘酮和2-萘酮手性加氢的性能第79-80页
   ·压力对反应的影响第80-81页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81页
   ·KOBu 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第81-82页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效果第82-84页
     ·[(R)-BINAPS-Ru-(R,R)-DPENS]Cl_2 的催化循环使用结果第82-83页
     ·[(S)-BINAPS-Ru-(S,S)-DPENS]Cl_2 的催化循环使用结果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立法问题初探--以甘肃、青海两省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例
下一篇:西北地区矿业环境法律问题研究--兼论经济性环境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