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特点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 第12-1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 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原理 | 第15-30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表面等离子体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 | 第15-17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光学激发 | 第17-22页 |
| ·Kretschmann 耦合模型下反射率公式 | 第22-24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类型 | 第24-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应用的理论分析 | 第30-49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SPR 传感器用于检测样品折射率变化 | 第30-36页 |
| ·SPR 传感器用于样品表面形貌探测 | 第36-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各组成部件光学特性的研究 | 第49-63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棱镜折射率与波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第49-52页 |
| ·金属介电常数与波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第52-58页 |
| ·聚苯乙烯折射率与波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第58-60页 |
| ·金属表面粗糙度对探测结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5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试验系统 | 第63-79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设计原则 | 第63-64页 |
| ·软件介绍 | 第64-66页 |
| ·光源的选取及处理 | 第66-70页 |
| ·传感头的设计 | 第70-71页 |
| ·光学元件的表面清洗 | 第71-72页 |
| ·银膜的镀制及清洗 | 第72-73页 |
| ·聚苯乙烯膜的镀制 | 第73-75页 |
| ·光电检测设备 | 第75-77页 |
| ·数据处理 | 第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6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用于样品分析 | 第79-90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用于生物样品分析 | 第79-81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用于水质分析 | 第81-86页 |
| ·不同入射光波长下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 | 第86页 |
|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用于单分子测量 | 第86-89页 |
| ·小结 | 第89-90页 |
| 7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用样品表面形貌探测 | 第90-100页 |
| ·引言 | 第90页 |
|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 第90-94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4-98页 |
| ·系统的改进方案 | 第98页 |
| ·小结 | 第98-100页 |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 ·总结 | 第100-101页 |
| ·展望 | 第101-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