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我国民事起诉受理制度的立法规定及其实践 | 第9-15页 |
| (一) 我国关于民事起诉受理制度的立法规定 | 第9-11页 |
| (二) 我国法院关于民事起诉受理制度的实践 | 第11-15页 |
| 二、国外关于起诉受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15-18页 |
| (一) 美国 | 第15-16页 |
| (二) 德国 | 第16页 |
| (三) 法国 | 第16页 |
| (四) 日本 | 第16-17页 |
| (五) 小结 | 第17-18页 |
| 三、我国民事起诉受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18-26页 |
| (一) 混淆了“诉讼要件”与“起诉要件” | 第18-24页 |
| (二) 起诉证据规定不明确 | 第24-25页 |
| (三)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不突出,缺少最低限度的程序参与性 | 第25-26页 |
| 四、完善我国民事起诉受理制度的思路及对策 | 第26-42页 |
| (一) 充分起诉、诉后限制、寻求多种渠道解决诉讼纠纷 | 第27-31页 |
| (二) 承认形式当事人概念,扩大诉讼主体范围 | 第31-34页 |
| (三) 区分起诉证据和胜诉证据,重视对起诉证据的适度把握 | 第34-36页 |
| (四) 完善起诉受理的程序保障机制,确保当事人对程序的足够参与 | 第36-37页 |
| (五) 建立互动性的诉答程序,增强当事人间的对抗和交涉 | 第37-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