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插图索引 | 第13-14页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20页 |
·国内对信用资本的初步研究 | 第15-17页 |
·国外学者对信用资本的相关或相近的研究 | 第17-20页 |
·提出信用资本的主要理由 | 第20-25页 |
·深化信任问题研究需要构建新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参考新的理论视角 | 第22-23页 |
·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理论创新 | 第23-24页 |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需要借助新的行为规范 | 第24页 |
·市场主体的竞争优势成长需要新的支撑力量 | 第24-25页 |
·加强信用风险防范需要新的制度措施 | 第25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主要创新 | 第28-30页 |
第2章 信用资本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 | 第30-44页 |
·信用资本源于信用的发展 | 第30-36页 |
·信用的基本含义 | 第30-31页 |
·信用与诚信、信任、信誉、资信 | 第31-32页 |
·信用资本是信用发展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 第32-36页 |
·人的本质的三种不同形态体现了对信用发展的不同要求 | 第36-39页 |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 第36-37页 |
·人的本质的三种发展形态 | 第37页 |
·人的本质的不同形态对应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 第37-39页 |
·信用资本是对人的信任和对物的信任的辩证统一 | 第39-44页 |
·信用资本的本质是一种对信用主体的信任 | 第39-42页 |
·信用资本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第42页 |
·信用资本是一种收益和风险并存的预期 | 第42-44页 |
第3章 信用资本理论分析:西方经济学视角 | 第44-60页 |
·信用资本是对人的信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 第44-46页 |
·交易费用理论概说 | 第44-45页 |
·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认识信用资本 | 第45-46页 |
·信用资本是制度变迁演进所内生的一项制度安排 | 第46-49页 |
·制度变迁理论概要 | 第46-47页 |
·社会信用体系构成 | 第47-48页 |
·社会信用体系催生了信用资本 | 第48-49页 |
·信用资本是人的信用信息状况累积的外部表现 | 第49-51页 |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概要 | 第49-50页 |
·信用信息状况决定了交易主体之间的博弈结果 | 第50-51页 |
·改进信用信息状况是是经济交易持续进行的前提 | 第51页 |
·信用资本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形式 | 第51-60页 |
·信用资本概念的基本内涵 | 第52-54页 |
·信用资本与虚拟资本、企业商誉 | 第54-56页 |
·信用资本形式的演进 | 第56-60页 |
第4章 信用资本的形成机理 | 第60-80页 |
·征信—评信—授信—受信机制促使信任向信用资本转化 | 第60-61页 |
·制度前提: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 第61-65页 |
·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性作用一般分析 | 第61-63页 |
·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性作用模型分析 | 第63-65页 |
·现实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市场化 | 第65-69页 |
·信用资本形成的第一阶段:信用信息的形成 | 第66-67页 |
·信用资本形成的第二阶段:信用信息资源化 | 第67-68页 |
·信用资本形成的第三阶段:信用信息资源市场化 | 第68-69页 |
·价值载体:信用信息产品及其商业化服务 | 第69-73页 |
·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形成分析 | 第69-71页 |
·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形式 | 第71页 |
·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取向 | 第71-72页 |
·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资本化特性 | 第72-73页 |
·人格化表现:企业、个人信用的资本化 | 第73-80页 |
·信用资本的外在表现:企业与个人 | 第73-74页 |
·信用资本的品质表现:信用水平 | 第74-75页 |
·信用资本的货币表现:各种信用 | 第75-78页 |
·信用资本的能力表现:资本盈利 | 第78-80页 |
第5章 国外信用资本运行的历史视角考察——基于美国的信用资本发展的历史分析 | 第80-94页 |
·美国信用资本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80-84页 |
·市场深化为信用资本形成提供了持续动力 | 第80-82页 |
·经济政策为信用资本形成提供了市场需求 | 第82页 |
·政府引导为信用资本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 第82-83页 |
·科技发展为信用资本形成提供了现实条件 | 第83-84页 |
·美国信用资本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84-87页 |
·广泛的信用信息来源构成了信用资本的主要内容 | 第84-85页 |
·商业化的征信评信机构构成了信用资本的市场主体 | 第85-86页 |
·丰富的征信评信产品构成了信用资本的主要载体 | 第86-87页 |
·完善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构成信用资本的制度内核 | 第87页 |
·美国信用资本的运行机理简述 | 第87-89页 |
·信用资本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 第89-94页 |
第6章 信用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第94-115页 |
·信用资本成本—收益一般分析 | 第94-99页 |
·信用资本的成本分析 | 第94-96页 |
·信用资本的收益分析 | 第96-98页 |
·信用资本的效益分析 | 第98-99页 |
·信用资本计量分析模型的推导 | 第99-101页 |
·信用资本对企业超额收益贡献度K 的确定 | 第101-115页 |
·反映信用资本对企业超额收益影响程度的指标选择 | 第101-105页 |
·核心指标选取分析 | 第105-107页 |
·信用资本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07-111页 |
·信用资本对企业超额收益影响的分析模型 | 第111-115页 |
第7章 信用资本价值评价实证分析——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 第115-138页 |
·湖南省专业设备制造业信用资本对企业收益贡献度的确定 | 第115-121页 |
·问卷调查开展情况 | 第115-117页 |
·数据统计 | 第117-118页 |
·结果计算 | 第118-121页 |
·确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的具体企业 | 第121-123页 |
·信用资本价值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 | 第123-124页 |
·信用资本收益G 的确定 | 第124-131页 |
·良好的信用关系所形成的直接收益f( h) | 第125-127页 |
·确定以扩大规模获取资源带来的收益f(i ) | 第127-128页 |
·确定以较高价格销售产品带来的收益f( j ) | 第128-129页 |
·确定其它外在性的收益f(k ) | 第129-130页 |
·中联重科信用资本总量 | 第130-131页 |
·全行业上市公司信用资本收益G 的确定 | 第131-136页 |
·对实证分析的基本评价 | 第136-138页 |
第8章 积极推动我国信用资本发展 | 第138-151页 |
·信用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 第138-143页 |
·信用资本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备资本 | 第138-139页 |
·信用资本是个人第二生命 | 第139-141页 |
·信用资本是目前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 第141-143页 |
·加快我国信用资本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第143-147页 |
·发展信用资本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 | 第143-144页 |
·发展信用资本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44页 |
·发展信用资本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 | 第144-145页 |
·发展信用资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 第145-147页 |
·促进我国信用资本发展的基本设想和建议 | 第147-151页 |
结论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9-161页 |
附录B 用资本对企业经营收益影响调查问卷 | 第161-165页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