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本题的研究现状与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方案 | 第10-11页 |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11页 |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1页 |
(三) 导论 | 第11-14页 |
一、从宋初三先生到王安石 | 第14-21页 |
(一) 宋初三先生与儒学新精神 | 第14-18页 |
(二) 范仲淹和王安石在儒学心性领域的进步 | 第18-21页 |
二、周敦颐与孔颜乐处 | 第21-30页 |
(一) 周敦颐提出"孔颜乐处"这个命题的意义 | 第21-22页 |
(二) 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核心阐释 | 第22-28页 |
(三) 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人生实践 | 第28-30页 |
三、从"孔颜乐处"看周敦颐对二程的影响 | 第30-43页 |
(一) 二程为何从小立志求圣人之道 | 第30-35页 |
(二) 朱熹和王阳明错走弯路的反例 | 第35-38页 |
(三) "未知其要,出入老释"的真相 | 第38-41页 |
(四) 从"寻乐"到"得道" | 第41-43页 |
四、从对"孔颜乐处"的参悟看二程的不同 | 第43-50页 |
(一) "浑然与物同体"与程颢的高起点软功夫 | 第43-46页 |
(二) "克己复礼"与程颐的低起点硬功夫 | 第46-49页 |
(三) 二程弟子们对这个命题的参悟结果 | 第49-50页 |
五、从"吾与点也"与看朱陆异同 | 第50-55页 |
(一) 两种分派的重合是偶然还是必然 | 第50-51页 |
(二) 朱熹借"曾点"对抚浙二学的左右开弓 | 第51-53页 |
(三) "心即理"与陆王一派的精神特质 | 第53-55页 |
六、孔颜乐处与宋代理学体系的建构 | 第55-67页 |
(一) 宇宙本体论之真——为孔颜乐处提供终极依据 | 第55-61页 |
(二) 修养境界之善与美,修养功夫之简易与切实——孔颜乐处的体验与解说 | 第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