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识别与资源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24-25页 |
·论文主要特色或创新之处 | 第25-2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8-3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8-30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30-33页 |
第3章 油页岩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57页 |
·测试样品选取 | 第33-35页 |
·油页岩岩石矿物特征 | 第35-40页 |
·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0-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油页岩成矿富集条件 | 第57-94页 |
·古气候条件 | 第57-64页 |
·古构造条件 | 第64-67页 |
·古沉积环境 | 第67-84页 |
·成矿条件对有机质富集控制 | 第84-90页 |
·小结 | 第90-94页 |
第5章 油页岩综合地球物理定量识别 | 第94-120页 |
·油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响应 | 第94-107页 |
·油页岩单井定量识别 | 第107-113页 |
·油页岩地震定量识别 | 第113-118页 |
·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6章 油页岩地质类比资源评价 | 第120-159页 |
·油页岩类比刻度区解剖 | 第120-130页 |
·油页岩类比参数库建立 | 第130-145页 |
·油页岩潜在资源评价 | 第145-158页 |
·小结 | 第158-159页 |
结论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4-176页 |
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