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5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目的 | 第11-12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意义 | 第12-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回顾与概念书籍在国内外基本现状 | 第16-22页 |
·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回顾 | 第16-18页 |
·中国早期书籍装帧设计形式 | 第16-17页 |
·国外早期书籍装帧设计形式 | 第17-18页 |
·概念书籍国内外基本现状 | 第18-21页 |
·中国概念书籍设计现状 | 第18-19页 |
·国外概念书籍设计现状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概念书籍设计的理念原则及方法 | 第22-34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全新理念 | 第22-24页 |
·善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 第22页 |
·符合不同时代审美观的需求 | 第22页 |
·具备独特个性理论 | 第22-24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设计原则 | 第24-29页 |
·使人愉悦 | 第24-26页 |
·符合读者的心理 | 第26-27页 |
·防止视觉疲劳 | 第27-28页 |
·给读者留有一定的空间 | 第28-29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方法 | 第29-33页 |
·时间方法的运用 | 第29-30页 |
·多维空间方法的运用 | 第30-31页 |
·刺激性方法的运用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概念书籍设计的艺术性创作 | 第34-39页 |
·概念书籍设计的艺术定位 | 第34-37页 |
·形态定位 | 第34-36页 |
·以读者为中心 | 第36-37页 |
·根据艺术定位进行创作 | 第37-38页 |
·创作前“策划” | 第37页 |
·大量收集信息 | 第37页 |
·进行创作 | 第37-38页 |
·收集反馈信息再创作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优秀概念书籍设计创意思维的剖析 | 第39-46页 |
·封面设计讲求整体性和融合性 | 第39-42页 |
·封面设计元素的整体性 | 第39-41页 |
·封面与文稿的融合性 | 第41-42页 |
·封面与读者的融合性 | 第42页 |
·材料的使用讲求意图性 | 第42-44页 |
·材料的定位 | 第42-43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43-44页 |
·优秀概念书籍创意思维的剖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概念书籍设计发展趋势之展望 | 第46-52页 |
·概念书籍设计发展的动因 | 第46-48页 |
·内在动因 | 第46-47页 |
·外在动因 | 第47-48页 |
·当前概念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不完善性 | 第48页 |
·理论框架缺乏 | 第48页 |
·创造空间不充分 | 第48-49页 |
·概念书籍设计发之前景 | 第49-51页 |
·发展前景的可行性 | 第49页 |
·概念书籍设计发展前景之展望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