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元件、组件论文--电声器件论文--传声器(微音器)论文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概述第14-22页
   ·应用背景第14-15页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定位方法简述第15-17页
   ·研究现状第17-18页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声源定位系统的模型与难点第18-20页
   ·声源定位系统的结构第20-21页
     ·硬件结构第20页
     ·软件结构第20-21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第21-22页
第二章 几种定位方法介绍第22-31页
   ·声音信号分析第22-24页
     ·声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第22-23页
     ·声音三要素第23页
     ·声音的采样频率第23页
     ·声音的位分辨率第23-24页
   ·声源定位原理第24-26页
     ·仿人双耳的声源定位原理第24页
     ·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声源定位原理第24-25页
     ·基于声压幅度比的定位方法第25-26页
   ·声源定位方法的分类和比较第26-29页
     ·基于最大输出功率的可控波束形成定位方法第27页
     ·基于高分辨率谱估计技术的定位方法第27-28页
     ·基于时延估计的定位方法第28页
     ·定位方法比较第28-29页
   ·基于时延估计的声源定位方法第29-31页
第三章 时延估计的方法第31-47页
   ·传声器信号产生模型第31-33页
     ·理想模型第31-32页
     ·实际模型第32-33页
   ·传统的时延估计算法简介第33-40页
     ·广义互相关函数(GCC)时延估计法第33-36页
     ·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时延估计法第36-40页
       ·自适应滤波时延估计法第36-38页
       ·改进的自适应滤波时延估计法第38-40页
   ·改进的互功率谱相位时延估计方法第40-44页
     ·基于互功率谱相位的时延估计法第40-41页
     ·互功率谱相位时延估计法性能分析第41-42页
     ·改进的互功率谱相位时延估计方法第42-44页
       ·CSP 加权函数ψ_(12)( ω) 的改进第42-43页
       ·多帧 CSP 加权第43-44页
   ·基于建立信号和互功率谱相位的时延估计方法第44-47页
     ·人耳定位原理第44-45页
     ·混响模型第45页
     ·基于建立信号和互功率谱相位的时延估计方法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时延的方位估计第47-56页
   ·传声器和声源的几何模型第47-49页
   ·角度距离定位法第49-50页
   ·球形插值法第50-52页
     ·球形插值法原理第50-51页
     ·简便计算方法第51-52页
   ·线性插值法第52-54页
   ·目标函数空间搜索定位法第54-56页
   ·1 J_(τ_i) 误差准则第54页
     ·J_(DOA) ( s ) 误差准则第54-55页
     ·J D 误差准则第55-56页
第五章 声源定位系统设计第56-72页
   ·实验系统硬件设计第56-65页
     ·研华 PCL-818HG 数据采集卡介绍第56-61页
       ·PCL-818HG 数据采集卡的端口地址第59-60页
       ·DLL 技术第60-61页
     ·传声器种类与选择第61-65页
       ·传声器的种类第61-63页
       ·传声器的性能指标第63-65页
   ·实验系统软件设计第65-72页
     ·数据采集程序第66-67页
     ·信号滤波和声源定位程序第67-72页
       ·信号滤波程序第67-71页
       ·声源定位程序第71-72页
第六章 声源定位实验第72-82页
   ·实验环境第72页
   ·实验原理第72页
   ·实验结果第72-78页
   ·误差分析第78-81页
     ·系统硬件性能引起的误差第78-80页
     ·实验条件引起的误差第80-81页
     ·其他因素引起的误差第81页
   ·实验系统的改进第81页
   ·结论第81-82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82-84页
   ·全文总结第82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后续工作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8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以太网的电动执行器设计和开发
下一篇:论《俄亥俄州温斯堡》中的“畸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