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第10-13页 |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分析方法 | 第17-28页 |
·区域物质流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系统边界和系统库存 | 第18-19页 |
·物质流分类 | 第19-22页 |
·物质分类 | 第22页 |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28页 |
·物质流分析指标 | 第22-23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涉及的物质流分析指标及衍生指标 | 第23-24页 |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设计 | 第24-25页 |
·指标体系的解释 | 第25-26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评价模型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8-37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8-30页 |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28-29页 |
·水文与气候 | 第29页 |
·土壤 | 第29-30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3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33页 |
·人口 | 第30-31页 |
·经济发展 | 第31-32页 |
·社会事业 | 第32-33页 |
·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 第33-37页 |
·矿产资源 | 第33页 |
·水资源 | 第33-34页 |
·土地资源 | 第34-35页 |
·环境状况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榆林市物质流分析 | 第37-51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37-42页 |
·输入端数据的处理 | 第37-38页 |
·输出端数据的处理 | 第38-39页 |
·调入调出数据的处理 | 第39-41页 |
·隐藏流数据的处理 | 第41-42页 |
·物质流核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物质流全景分析 | 第46-47页 |
·物质流时间序列分析 | 第47-51页 |
第五章 榆林市循环经济评价 | 第51-67页 |
·资源利用 | 第51-55页 |
·物质需求总量 | 第51-52页 |
·资源生产率 | 第52-53页 |
·人均资源消费量 | 第53-54页 |
·资源消费强度 | 第54-55页 |
·资源循环与回收再利用 | 第55-58页 |
·资源循环利用率 | 第55-56页 |
·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第56-58页 |
·废弃物排放与处置 | 第58-63页 |
·废弃物排放量和废弃物排放强度 | 第58-59页 |
·环境纳污饱和度 | 第59-61页 |
·废弃物处置 | 第61-62页 |
·环境效率 | 第62-63页 |
·综合评价 | 第63-67页 |
第六章 榆林市发展循环经济调控对策 | 第67-71页 |
·资源利用调控对策 | 第67-68页 |
·资源循环与回收再利用调控对策 | 第68-69页 |
·废弃物排放与处置调控对策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1-72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