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国内外污水除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3 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水生生物法 | 第11页 |
·微-植联合法 | 第11-12页 |
·微生物除磷 | 第12-15页 |
4 原生质体融合 | 第15-22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第17-19页 |
·原生质体再生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融合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20-21页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PAOs高效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24-3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样品来源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26页 |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PAOs菌株的驯化与富集 | 第27页 |
·PAOs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 第27-28页 |
·APOS菌株的筛选 | 第28-29页 |
·PAOs菌株的鉴定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PAOs的分离筛选结果 | 第31-32页 |
·染色筛选结果 | 第32-34页 |
·聚磷能力筛选结果 | 第34-35页 |
·PAOs菌株的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PAOs高效菌株的生长特性研究 | 第37-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菌种 | 第37页 |
·培养基 | 第37页 |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37-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种子液的制备 | 第38页 |
·PAOs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38页 |
·PAOs的pH敏感实验 | 第38页 |
·PAOs的温度敏感实验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PAOs的生长曲线 | 第39-40页 |
·PAOs的pH敏感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PAOs的温度敏感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He-Ne激光-PEG复合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热高效 PAOs | 第43-5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菌株 | 第43页 |
·培养基及主要实验溶液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4页 |
·分析方法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实验菌株的活化和菌悬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45页 |
·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45-46页 |
·双亲原生质体灭活 | 第46页 |
·激光-PEG复合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 | 第46页 |
·融合子的检出和稳定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融合子的生长条件和聚磷能力研究 | 第4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制备双亲原生质体的最佳酶解条件 | 第47-48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和再生率 | 第48-49页 |
·双亲原生质体灭活 | 第49-50页 |
·激光-PEG复合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 | 第50页 |
·融合子的检出和稳定性的测定 | 第50-51页 |
·融合子的生长条件和聚磷能力研究 | 第51-54页 |
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