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固定化细菌对铅和镉的吸附—解吸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6页
   ·引言第14页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4-16页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第14-15页
     ·重金属废水对人体的危害第15-16页
   ·重金属废水污染特性第16页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概述第16-20页
     ·微生物吸附剂及吸附菌种第17页
     ·微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微生物吸附机理第19-20页
   ·固定化微生物第20-24页
     ·常用的固定化微生物的方法第20-21页
     ·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第21-22页
     ·固定化微生物的应用第22-24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第25-26页
第2章 优势菌种的筛选及固定化条件的确定第26-52页
   ·实验条件第26-28页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6-27页
     ·实验试剂第27-28页
   ·菌种的筛选及扩大培养第28-30页
     ·菌种的来源与采集第28页
     ·相关培养基的配制第28页
     ·菌种的初筛第28页
     ·菌种的分离纯化第28-29页
     ·菌种对Pb~(2+)和Cd~(2+)的吸附测定第29页
     ·优势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9-30页
     ·优势菌种的扩大培养第30页
   ·优势菌种形状和类型的鉴定第30-32页
     ·单染色法第30-31页
     ·革兰氏染色法第31页
     ·实验结果第31-32页
   ·固定化细菌小球的制备第32-35页
     ·添加聚乙烯醇及其作用第32-33页
     ·添加海藻酸钠及其作用第33页
     ·添加活性碳及其作用第33页
     ·添加硅藻土及其作用第33-34页
     ·用已二胺和戊二醛进行表面处理及其作用第34页
     ·交联的作用第34页
     ·固定化细菌小球的制备过程第34-35页
   ·固定化细菌小球性能测定方法第35-36页
   ·固定化细菌小球制备条件的优化第36-51页
     ·正交试验第36-38页
     ·以对Pb~(2+)的吸附能力为考察指标的结果分析第38-40页
     ·以对Cd~(2+)的吸附能力为考察指标的结果分析第40-41页
     ·以机械强度为考察指标的结果分析第41-43页
     ·以传质性为考察指标的结果分析第43-45页
     ·以耐酸性为指标的结果分析第45-48页
     ·小球直径的测定第48-49页
     ·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固定化条件的确定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固定化细菌吸附铅和镉的实验研究第52-70页
   ·实验条件第52-53页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2页
     ·实验试剂第52-53页
     ·溶液的配制第53页
   ·不同因素对固定化细菌小球吸附铅和镉的影响第53-61页
     ·被吸附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第53-54页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54-56页
     ·pH值对吸附的的影响第56-57页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第57-58页
     ·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第58-59页
     ·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第59-61页
   ·重复吸附实验第61-64页
     ·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的重复吸附第61-62页
     ·不同时间的重复吸附第62-64页
   ·固定化细菌小球吸附铅和镉的平衡模型第64-67页
   ·固定化细菌吸附铅和镉的动力学探讨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固定化细菌吸附铅和镉后的解吸研究第70-79页
   ·实验条件第70-71页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70页
     ·实验试剂第70-71页
   ·不同吸附条件对解吸率的影响第71-77页
     ·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条件下吸附后的解吸第71-72页
     ·不同时间条件下吸附后的解吸第72-73页
     ·不同pH值条件下吸附后的解吸第73-74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吸附后的解吸第74-75页
     ·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吸附后的解吸第75-76页
     ·共存离子条件下吸附后的解吸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端木蕻良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下一篇:企业自备铁路车辆部件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