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本文的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2 分子结构与分子势能函数的基本理论 | 第15-26页 |
·分子势能函数和BORN-OPPENHEIMER 近似 | 第15-17页 |
·分子组态与电子状态 | 第17-21页 |
·分子轨道 | 第17-18页 |
·分子的电子组态 | 第18-19页 |
·分子的电子状态 | 第19页 |
·MOLPRO 程序中的分子对称性 | 第19-21页 |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 | 第21-26页 |
·势能曲线和力学性质 | 第21-22页 |
·力常量与光谱数据的关系 | 第22-23页 |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形式 | 第23-26页 |
3 多参考组态方法的理论和实现方法 | 第26-36页 |
·波函数的构造 | 第26-27页 |
·电子相关效应 | 第27页 |
·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表述方法 | 第27-30页 |
·HARTREE-FOCK 方法 | 第30-32页 |
·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CASSCF)方法 | 第32-33页 |
·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ULTIREFERENCE CI)方法 | 第33-36页 |
·组态相互作用方法的原理 | 第33-34页 |
·MRCI 方法的优点 | 第34-35页 |
·MOLPRO 程序中MRCI 方法的实现 | 第35-36页 |
4 第二副族金属二聚体的势能曲线和解析势能函数 | 第36-67页 |
·HGZN 分子的势能曲线和解析势能函数 | 第36-50页 |
·ZNCD 分子的势能曲线和解析势能函数 | 第50-56页 |
·HGCD 分子的势能曲线和解析势能函数 | 第56-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