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化学除草论文

麦田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5页
英文缩略表第15-16页
1. 引言第16-29页
   ·麦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第16-17页
   ·植物对除草剂的抗(耐)性机制第17-20页
     ·除草剂作用位点的改变第17-18页
     ·抗(耐)性植物对除草剂解毒或延迟活化作用第18-19页
     ·影响除草剂吸收、传导或除草剂固定化第19-20页
   ·植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性机制第20-29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主要品种及应用情况第20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特点第20-22页
     ·植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第22-23页
     ·植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代谢第23-25页
     ·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第25页
     ·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研究进展第25-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9页
   ·供试药品、试剂及主要仪器第29-31页
     ·供试药剂第29页
     ·主要化学和生化试剂第29-30页
     ·试验用主要仪器第30-31页
   ·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的敏感性差异第31-32页
     ·麦田杂草种子(播娘蒿、荠菜、猪殃殃、泽漆)采集第31页
     ·杂草敏感性室内生物测定第31-32页
   ·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的敏感性差异的生理生化机制第32-36页
     ·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测定第32-33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33-34页
     ·离体条件下杂草ALS对苯磺隆敏感性测定第34页
     ·活体条件下对苯磺隆对杂草ALS活性的影响第34页
     ·苯磺隆对杂草 GSTs 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苯磺隆对杂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苯磺隆对杂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36页
   ·乙酰乳酸合成酶的初步分离纯化及不同温度下半衰期测定第36-37页
     ·供试材料采集与培养第36页
     ·乙酰乳酸合成酶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第36-37页
     ·不同温度下酶液存放时间对泽漆ALS活性的影响第37页
     ·播娘蒿和泽漆ALS 酶米氏常数Km 的测定第37页
   ·苯磺隆与氧化乐果对泽漆芽长的联合毒力测定第37-38页
     ·供试杂草第37页
     ·试验方法第37-38页
   ·苯磺隆与氧化乐果混用对小麦产生药害的机理第38-39页
     ·供试小麦品种第38页
     ·试验方法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52页
   ·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的敏感性差异第39-40页
   ·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生理生化机制第40-44页
     ·离体条件下苯磺隆对麦田不同杂草的 ALS 活力的影响第40页
     ·活体条件下苯磺隆对麦田不同杂草ALS活力的影响第40-41页
     ·苯磺隆对杂草 GSTs 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苯磺隆对杂草 SOD 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苯磺隆对杂草POD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杂草 ALS 的初步分离纯化及其活性半衰期的测定第44-47页
     ·ALS 的初步分离纯化第45页
     ·不同温度下酶液存放时间对泽漆 ALS 活性的影响第45-47页
   ·两种不同来源 ALS 反应动力学参数比较第47页
   ·苯磺隆与氧化乐果对泽漆芽长的联合毒力测定第47-49页
   ·苯磺隆与氧化乐果混用对小麦产生药害的机理第49-52页
     ·苯磺隆与氧化乐果对小麦幼芽长的联合毒力测定第49-51页
     ·离体条件下氧化乐果对小麦 GSTs 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活体条件下苯磺隆与氧乐果混用对小麦 GSTs 活性的影响第52页
4. 讨论第52-55页
   ·关于 ALS 的保存第52-53页
   ·两种不同来源ALS反应动力学参数第53页
   ·关于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第53页
   ·关于苯磺隆与氧化乐果混用对小麦产生药害的研究第53-54页
   ·本论文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第54-55页
     ·关于植物其它酶系对苯磺隆的代谢第54页
     ·关于ALS的分离纯化第54-55页
     ·关于苯磺隆与氧化乐果混用易对小麦产生药害的原因第55页
5.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锦州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汽窜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标记对不同认知风格高中生英语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