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3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本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4页 |
·自然地理 | 第23页 |
·气候条件 | 第23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页 |
·防护林资源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立木生长量的测定 | 第25页 |
·土壤环境效应的测定 | 第25-26页 |
·土壤物理性状 | 第25页 |
·土壤化学性质 | 第25页 |
·土壤微生物数量 | 第25页 |
·土壤酶活性 | 第25-26页 |
·小气候效应的测定 | 第26页 |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26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市场价值法 | 第26页 |
·造林成本法 | 第26-27页 |
·机会成本法 | 第27页 |
·影子工程法 | 第27页 |
·影子价格法 | 第27页 |
·生产成本法 | 第27-28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8-60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研究 | 第28-31页 |
·评价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 | 第2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 | 第28-31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直接经济价值评价 | 第31-36页 |
·林木价值评价 | 第31-35页 |
·林木价值评价方法 | 第31-32页 |
·林木价值评价 | 第32-35页 |
·林副产品价值评价 | 第35-36页 |
·林副产品价值评价方法 | 第35页 |
·林副产品价值评价 | 第35-36页 |
·直接价值总量 | 第36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经济价值评价 | 第36-58页 |
·土壤蓄水价值评价 | 第36-43页 |
·土壤物理特征 | 第36-39页 |
·土壤蓄水量评价方法 | 第39-40页 |
·土壤涵养水源价值评价 | 第40-41页 |
·土壤净化水质价值评价 | 第41-42页 |
·土壤蓄水总价值 | 第42-43页 |
·固土保肥价值评价 | 第43-45页 |
·固土保肥价值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固土保肥价值评价 | 第44-45页 |
·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 第45-47页 |
·固碳释氧价值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 第46-47页 |
·小气候调节价值评价 | 第47-50页 |
·小气候调节价值评价方法 | 第47-48页 |
·小气候调节价值评价 | 第48-50页 |
·净化环境价值评价 | 第50-51页 |
·净化环境价值评价方法 | 第50页 |
·净化环境价值评价 | 第50-51页 |
·养分循环 | 第51-58页 |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 第51-55页 |
·土壤酶活力 | 第55-57页 |
·土壤肥力维持 | 第57-58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 | 第58-60页 |
4 讨论 | 第60-63页 |
·方法的科学性问题 | 第60页 |
·评估的价值问题 | 第60-61页 |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价值计量问题 | 第61页 |
·建议 | 第61-63页 |
5 结论 | 第63-66页 |
·建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 第63页 |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 | 第63页 |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第63-66页 |
·直接价值的评价 | 第63-64页 |
·间接价值生态价值的评价 | 第64-6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页 |